第11章 陈忠的苦恼(1/3)
荀彧见文武在堂上议论纷纷,忠实履行了捧哏的义务,抱拳问道:
“为何他袁绍用兵越来越多,反而丞相却越来越少了呢?”
曹操大声说道:
“因为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如果要比将士多寡,我永远也比不上他袁绍!但若要是比起精悍和智谋,三个袁本初绑一块儿也比不过我一个曹操!”
曹操说完环视众人,随后轻声道:
“曹仁!将我为袁绍准备的兵马说给大伙儿听听。”
“喏!早在数年前……”
听着曹仁开始汇报工作,陈忠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此刻曹魏集团是真正的第一次上下同心,勠力前行,虽说都是为了各自的前程,可这种盛况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
之前站出来留下了高顺,又增强了曹操长子手中的权柄,也是希望曹魏集团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竞争的大环境。
否则官渡之战以后,曹魏集团可谓是兵骄将怠,面对孙刘那真是一败再败,说是一泻千里也不为过。
就连曹操也是骄傲自满,一度丢了那颗谨慎之心,等到反应过来已经是元气大伤,无力进取了。
反观异姓将领则在曹氏将领屡屡受挫的时候站出来,勉强保持了大局的稳定。
其中以张辽、徐晃、张郃三人战绩最为突出。
而这个高顺,从兵法韬略、勇力、大局观上来看,比之张辽更加出色,况且没有任何作为统帅的不良嗜好,这可就难得了。
纵观史册,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掐着指头都能数出来,卫青、岳飞、戚继光,在陈忠眼里,这高顺要是用好了。
恐怕也是名垂青史的名将底子,可惜也是生不逢时,早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说实话,曹操手下这批武将除了高顺以外也就张辽入了陈忠的眼,其余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或傲、或呆、或私心过重。
偏爱之余陈忠也是毫不吝啬,一本《纪效新书》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送给了高顺,弄得曹氏将领好不嫉妒。
然而没过多久《练兵实纪》、《太白阴经》、《虎铃经》等后世的兵法著作都相继出现在了高顺手上,这下不光是嫉妒了,连曹操自己都坐不住了。
看过《止学》的曹操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