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我就想弄个花名册而已(1/3)
李陵走后,刘进的气也算是消的差不多了,毕竟也是为自己好啊,能说啥?
又把张绵叫了过来。
“张绵,你去把城里的木工,泥瓦工还有铁匠什么的都找来,另外轮台的百姓也都回来了,以前这轮台城怎么管理都过去了,现在咱们要有新的规章制度。首先就是要先把轮台城的汉人登记造册。”
刘进刚说到这,张绵如同一个小学生一样举手道:
“殿下,咱们不是要出征了吗?”
前些日子,刘进就说等新军来了会有大动作的,现在新军来了,咋又变成了登记身份信息了?
张绵有点想不通。
刘进呵呵笑道:
“出征?谁说的啊?我什么时候说要出征来着啊?”
张绵看着刘进的表情有点不知所措。
“弟兄们都这样以为的啊,您当日不是还说要带着大家打到大宛去吗?”
眼眶也有点红润,可能是想起了死去的士兵。
刘进看着张绵的样子,站起来拍拍张绵的肩膀,安慰道:
“听我的,咱们去大宛之前要先打造一个安全的后方,是吧?我知道你想报仇,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会太久的,相信我。”
刘进知道自己能出来很不容易,尤其是一个藩王能有这样光明正大的机会出国更是难得,所以他不能轻易的回去。
最起码也要借着攻打大宛这个由头,把西域留下基础才能走。
机会来之不易。
看着刘进坚定的眼神,张绵这才称诺。
刘进也放下了心,他实在是不想让张绵心里起别的想法,于公这是为大汉流过血的战士,于私张绵是博望侯的儿子,自己也不能亏待。
人家张骞就因为老刘家皇帝的一句话,横穿大漠远赴西域,吃尽了苦头,可以说这是一个功勋的家庭。
更是由于张骞的壮举,让大汉和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有了不少新奇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大汉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可是,殿下,全城现在最少也有三五万的汉人,这些都是逃难过来的,慢慢的就在这里定居了,人数这么多,咱们用用竹简和绢布或者羊皮记录身份信息,这得需要多少啊。”
索性张绵不在纠结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