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百官朝议下(1/3)
刘辩将各郡招募常备军限制为一万人规模的想法提出后,随即朝卢植、袁隗望去。
“此次雒阳之变,朕与太后等在卢太师的护送下至雒阳城外避难,在雒舍中险些为董卓所挟持,董卓虽不敢谋逆,但其拥兵自重,试问当时京师何人可以震慑?”
“如今朝廷施行仁政,在州郡各地吸纳流民,再以安抚为主,逐渐平定四方叛乱,地方州郡各有常备军护佑地方稳定即可,如果叛贼势大波及范围过大,则由朝廷出动中央军进行征讨。”
刘辩对殿下众臣说道。
太师卢植随即开口。
“陛下此举圣明,即可逐步平定地方叛乱,亦使地方不易乘此佣兵过大,臣附议。”
卢植表示赞同后,此时为士族争得代言权的袁隗随即表示附议。
三公中、司徒王允、司空刘弘、太尉崔烈亦相继赞同。
刘辩于是对负责记录的太史令道。
“诏命,如今各地叛军势起,先帝自诏令各地郡县皆可自行募兵之策,今本朝欲施仁政于天下,广施屯田之策,吸纳流民,对于叛军当以安抚为主,招讨次之,彰显朝廷仁德。”
“诏命各郡太守可招募常备军可至万人,但不得逾越万数之上,各郡常备军同时接受郡、州两级领导,以郡命名,若各地郡守所备之军,人数远超朝廷所制,则主政太守轻则罢官,重则以谋反论处,夷灭三族!”
刘辩说完后,负责记录今日朝堂会议的太史令随即将刘辩之言精简书写在竹简之上。
殿下卢植、袁隗众臣心中皆微微一惊,以夷灭三族,罪同谋反罪来对待朝廷对于军队常备数量的管控。
可以想象的到,天子必是在此次雒阳之变中对拥兵自重的外臣留下了极大阴影,故而才格外警惕地方势力过大。
刘辩见众臣默然,随即又继续言道。
“待地方郡军建制完整之后,届时由朝廷单独委派中郎将以督郡军,派遣将军担任州级都督,统管州下各郡兵马,地方州牧、郡守便可专心地方民政,军队则由督军、都督统辖!”
刘辩说完后,众臣之首列的卢植、袁隗已然清楚,刘辩的最终目的是要削弱地方州牧、郡守的军事职权,身后三公九卿等朝臣亦听出刘辩的意思,心中皆对这位十五岁的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