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听三国,寻三十六计(1/4)
“大唐的听众们,晚上好。又到了九天广播的时间,我是小糊涂仙。”
这声音一响起,满城的百姓欢呼起来,个个向天行礼,口称“拜见仙人”。
虽然刚才有短暂的中断,但长安人担心了好一阵子,现在仙人的声音出现,就可以放心了。
“刚才的歌曲是《一剪梅》,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不知道有没有人能领悟到其中的意境?”
梅花有雅致有气节,不畏霜雪,故而从古至今倍受推崇。远的不说,从南北朝时就有咏梅诗流传,咏梅可是文人的最爱。
但对于大唐人来说,咏梅的歌却是第一次听到,不但文人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听得津津有味,当真是雅俗共赏。
“接下来又到了评书《三国演义》的时间,大家等了这么久,想必都急着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不过在听评书前,我先说一下三国中藏着的秘密。
三国中有许多谋略,可以总结为三十六计。这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据说是南朝宋将檀道济所著,到明清时编撰成书,广为流传。唐朝还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孙子兵法十三篇。
张妙声特意提出三十六计,就是要让大唐人有一种三国中藏有仙家谋略的感觉,激发他们探索三国中秘密的欲望,让三国更加受欢迎。
李世民一听这话,当时就不淡定了。
原来仙人有一套谋略,共三十六计,将三十六计藏在《三国演义》里,只要能参透,就可成为兵法大家。
若是能参透这三十六计,大唐必将战无不胜。想到这,他的心里更加火热。
“在三国演义中,这三十六计都用上了,有些计谋还用了不止一次。我在此抛砖引玉,说一下上次评书里的一个计谋。
上次的评书说到宦官和外戚相斗,董卓趁乱夺取洛阳。董卓这招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本来指的是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喻为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就是利用敌人危难之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李世民听到这番解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