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活字字模谁书写,满朝文臣都来争(2/3)
李泰出列,提出了书写模板制的要求,共要写两万多字,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而且字要写在字模大小的格子里,为了能在一页书上写上尽量多的字,这个格子比平时书法写的要小,也就是说要写小字。
这两个条件一出,难度就大了很多,又有很多大臣退下,连房玄龄都退下了,他的公事繁忙,根本没有时间用在书写两万多模板字上。
虽然仍在朝堂上请命的大臣还有不少,但李世民心目中的人选只剩三人:国子博士孔颖达和两位弘文馆学士欧阳询和虞世南。
这三人中,李世民更属意虞世南,因为虞世南为他立过不少功劳,他这个人念旧,当然更愿意让虞世南接下这个差事,留下千古的美名。
而且虞世南是有名的书法大家,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与欧阳询一起被后世列入初唐四大书法家,自然是书写模板字的最佳人选。
可惜他和欧阳询都年过七旬,虽然两人都出列请命,但不知两人的身体是否能吃得消。
李世民便问李泰,书写两万个字的时间论语能否放缓一些,不必如此赶。
李泰想了想,可以先写印《论语》要用的字,大约1300多个字,然后再慢慢写其他书籍所用的字,最后补充写其他字,这样书写的时间可放缓很多。
李世民当即下令,国子博士孔颖达负责整理印书的字模所需的字,虞世南与欧阳询先按要求写上一百个字,两人中写得最好速度最快者便负责书写模板字。
孔颖达虽然没有得到这次差事,但面对两名书法大家,他也不得不自认不如。好歹得了负责整理字的差事,也算是参与到这件大事之中,便觉得心满意足了,立即动手将所需的字整理出来,送给虞世南与欧阳询二人书写。
李泰早已准备了一批印有格子的纸,给二人书写。
两名书法大家比试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两人所写的字不相上下,但虞世南在速度上慢了许多,多年的政务还是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年迈后精力更加不济,故最终还是选了欧阳询。
选定书写模板字的人选后,做字模的工作正式开始。
做字模最难的一点在于,字模上的字与书写的字是左右颠倒的反文,一般的做法是工匠把纸反过来,从背面看,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