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洪水来势凶,朝堂引争议(1/3)
李世民虽然发现私塾的事是世家在捣鬼,但也无可奈何。
大唐有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州县学馆等公办的教学机构,允许和鼓励创办私立学校,也就是私塾。
既然是私塾,自然就不归朝廷管。私塾里的先生愿意去哪一家私塾任教,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他们愿意去世家的私塾,既合法又合情理,李世民也不能把世家怎么样。
只是公立学校的数量和私塾比起来要少很多,世家来这一手,就是要让他们家族中的学子占绝大多数,让李世民教化百姓,增加读书人的数量,从而减少世家学子的比例的谋划破灭。
书不缺了,却缺教书先生,这个难题一下子难倒李世民。
————
进入六月后,雨水越来越多,环绕长安的八水已进入汛期。
泥泞的道路上,一名身披蓑衣的骑手匆匆地赶路,他不顾打在身上的雨水,不断的扬鞭催马快跑。
进入长安地区,前面不远就是一座村庄,他一边赶路一边大喊:“洪水,洪水要来了!”
他一路喊着,离村庄越来越近,但很快他就发现前面已无路可走,因为前面已是一片泽国。
来晚了,他不由地懊悔,但懊悔于事无补,他只能继续向前,完成他报信的任务。
他绕过村庄,一路寻路向前,到处都是水,不知道走了多久,绕了多少路,终于看到一些临时搭建的窝棚。
这里是逃难的村民聚在一起,临时搭建的避难所。
听到马蹄声,人们迎了出来,一个乡老现身相见,向报信的骑手了解了情况,便痛心疾首地说:“晚了,晚了!几个时辰前洪水就漫过了河岸,淹了村子。那时正是半夜,我们村里很多人都没有逃出来。你要是再来早几个时辰就好了。”
信使也哽咽无语,水文站发现水位过了警戒线,就派他到长安来报信,他不顾大雨连夜赶来报信,但还是晚了一步,快马还是跑不过洪水。
信使的职责就是前往长安报信,并警告途中路过的河流沿岸的村庄。虽然警告来得晚了,信使还是继续前进,将信息传到了长安城,完成了他的职责。
朝堂上,气氛十分凝重,洪水淹了长安周边几个村子的事已经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