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别烦恼,洪水报讯有高招(2/3)
张妙声想了解大唐对此的应对措施,便问李泰:“那你们现在有什么改进?”
李泰告诉张妙声,自从发生了快马跑不过洪水,没能及时报信的事情后,经过朝堂上众官员集思广益,目前采用了好几个报信的方法。
一旦洪水超过水文站的警戒线,观察的小吏报上官批准后,立即派出快马报信,换人换马,八百里加急。同时点燃烽火台,并敲响警钟。
烽火台和警钟每十里建一个,一路将警讯传递过去。
白天烽火台看得清楚,晚上钟声传得远,两个方法互补,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及时传讯。
三种方式同时进行,确保洪水的警讯能传到长安。
张妙声听完也不由感叹,古人虽然技术不够,但智慧却不容小觑,竟然各种手段尽出,建立了这样一个报信体系。
现代有饱和式轰炸,大唐有饱和式报信,就是这样的报信体系比较消耗人力。
李泰却说,大唐不缺这点人力。大唐的租庸调法规定子民每人每年要服徭役20日,所以找一些人到各报讯点服役再简单不过了,而且只不过是守在原地等着点烽火和敲钟而已,比起那些又脏又累的活来,这个活简直太轻松了,许多人都抢着干。
“行吧。”张妙声道,各地有各地的做法,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采用这些报信手段后效果如何能不能及时报信?”。
李泰道:“之后一直没有洪水,这些手段还没有用过,也不知能快多少,不过我有信心,肯定能行。”
“没用过可不行,你必须试一次,搞清楚是否可行,不要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有问题行不通,那就前功尽弃了。”
“可是,没有洪水,如何能点烽火敲警钟报讯?”
“你不知道世上有一种做法叫演习吗?”
“演习。”
“不错,演习就是假定发生了预想中的紧急情况,大家都要像真实发生一样,各司其职,按照预定的要求找好自己的事,以便检验大家对这种情况的应对是否得力。
比如你可以组织一次洪水报讯演习,假定某年月日某水文站的水位超过警戒线,让大家按预先定下的方案行事,检验他们的做法是否及时正确,同时又可以知道烽火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