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新的住房计划书(1/3)
周杨最近这段时间的忙碌没有白费,袁小圆大改过后的关于通过向工人筹措资金来修建家属房的计划书也新鲜出炉了。
在吴书记的点拨之下,袁小圆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经验主义的可怕之处,所以这一次她要坚决的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
俗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这次袁小圆一下班就会拉着白慧芝了解厂里一些职工的住房情况,然后还厚着脸皮跟着三嫂沈来娣去了一些人的家里做了考察。
搞得白慧芝神神叨叨的,说她简直是吃饱了撑的,袁小圆想解释,但是又想到的吴书记要求保密,只能嘿嘿的笑两声。
在新的计划书中,袁小圆除了更改了筹措资金的方式,由工人自己出钱改为了工厂向工人借钱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还对于另一个问题也进行了修改。
首先就是对有资格参加这次分房的职工名额做了限定,首要条件就是家里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式工才可以申请新住房,这条限制看起来不公平,好像在限制那些家里只有一个正式工的家庭,不让他们分到新房,其实不然,工厂修建至今已经几十年了 ,就拿最早来到工厂的袁满仓举例,袁家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三代人,连孙子辈都有好几个了,连刚刚转正的袁三强都加上,家里一共有四个人是正式工;就算很多人的资历不能跟袁满仓比,但是厂里大多数的情况是上一代的父母已经四五十岁,儿女都已经到了工作和结婚生子的年纪了,这样的情况下,家里起码会有两个正式职工,而他们,因为面对着儿女结婚、和孙辈出生的现状,也正是最缺房的那一批人,之前的徐大姐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对于那些工龄短,下一代人还没有到结婚生子年纪的工人来说,家里最多是夫妻双职工,一般是只有一个正式职工,他们并不是最需要住房的那批人,他们的需求在几年之后,也就是孩子长大之后,所以这批人可以往后放一放。
第二个要求就是,家里现有的人均住房面积小于六平米才可以申请新的住房,这个数据不是袁小圆胡编的,而是查找了专门的资料才定下来的,前些年根据有关部分发布的报告,国内城镇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是67平米,还是拿袁家举例,现在袁家一共住了17口人,但是袁小芬和三个女儿的户口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