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帝国学院即将成立,就师资招募展开讨论(1/4)
“祝公道虽然是侠客,但他极富正义感。若朝廷有需要,他肯定乐意为陛下效力。”吕布对祝公道此人十分佩服。
说到这里,张绣也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臣在西凉的时候也认识一个侠客,此人的性格放荡不羁,但勇武过人,侠义为怀。”
“而且他还有很不错的军事才能。”
刘辩:“……”
“有这样的人才,你怎么不早点推荐?”
张绣老脸一红,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这不才想起来嘛。”
“他叫杨阿若,在当地有句话:‘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说的是此人最爱替人打抱不平。”
杨阿若?
好像《游侠曲》《英雄记》以及《三国志》都记载过他的事迹。
“他也愿意为朝廷效力?”
只要是人才,刘辩当然想要收揽。
问题是,人家愿不愿意啊。
虽然他有系统,可以不断地攻略人才。但他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跑那么多地方。
“杨阿若心怀大义,必然会愿意的。”
“他没有来参加这次考核,是因为他对陛下您还不够了解,臣亲自写一封书信给他,必能将他招至陛下帐前!”
张绣也很有信心。
作为一个帝国,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要具备。
因此,只要是在某个领域有着极大成就,或者贡献的人,都可以来帝国学院应聘。
大汉的人才其实真不少。
但早些年朝廷昏暗腐败,天下大乱,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避世隐居。
比如荀彧的叔父荀爽,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张臶,胡昭,管宁等人。
还有就是童渊,李彦,李进这些在武道方面有着极高造诣的侠客高人。
如果能把他们请出来办学,必定会对大汉的人才培养起到深远的影响。
为了办学大计,刘辩专门把蔡邕,唐瑁,郑玄,卢植等人叫到一块。
“蔡太师,帝国学院开学典礼,筹划的怎么样了?”
最近一直在忙文武考核的事情,帝国学院交给了蔡邕和唐瑁全权负责。
他们有名气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人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