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琅琊郡扩军(2/4)
还把民望,提升到了1亿9千万,事情在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刘玄提醒自己,不要急。
他比老丈人都年轻,会有机会,给他们做封棺定论的。
冷静下来之后,他把事情做了剖析。
琅琊郡内的形势,是被他牢牢掌控的。
他刚打赢流民军,兵威正盛,手里还有人数庞大的“黑巾军”,完全不用怕。
司马熙、拓跋辩、冯宝宝再着急,刘玄也不能急。
他要把地基夯实,把管军、管民这两件事,严格分开。
等琅琊这块地,控制在手里了,再起身不迟。
八月十五清晨,天气还是很热,刘玄从安定城跑到大兴仓库,来回两千里路,花了3个小时。
回来之后大汗淋漓,召见崔甲,下旨:
“琅琊郡内的军队,一律归兵符调遣,凡200人以上的军队调动,必须要核查虎符。”
刘玄手里有兵,根本不和他讲道理。
现在,我就是你的规矩。
这虎符制度,延续了三百年,折在了冯太后执政时期。
现在刘玄要把它捡起来。
给琅琊郡这个没兵的地方,装上这道保险。
有黄属军在、黑巾军在,崔甲也无话可说,只得听命。
看崔甲没有任何反抗,刘玄更加坚定了收回军权的决心。
等他离开后,补下一道圣旨,把淄水城改为皇帝行宫,都督琅琊郡内一切军务,琅琊兵符皆自此发出。
他要一竿子插到底,把琅琊郡的军权,牢牢捏在手里。
通过制度建设,他收回了将领的提拔任用权,绕过兵部,把琅琊郡的军队,直接控制在了手里。
但琅琊军队新建,百废待兴,刘玄也不能把崔甲的积极性都打掉,于是隔天把副将的任命权,给了他。
但是,正职军官的任命没商量,必须由皇帝亲自签发,授虎符后才能掌军。
崔家的流民部队没办法反抗,只能全听皇帝的安排。
只是苦了老丈人司马熙,嘴里直叫苦。
他本来要赶走皇帝,现在弄一个常驻行宫,这怎么得了?
可是刘玄手里有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