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怀民亦未寝(4/6)
样的屋子要造多大,造在什么地方,哪里来这么多人力和物力,这些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郑怀民坐回桌前,眉头又重新皱起。
何正林挠了挠头,也是陷入了沉思。
“首先这个屋子定然不能随便造,得牢固,不然风一吹就倒了,反而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另外还需要考虑到通光的问题,《农说》记载的跟蔬菜相关的不止是温度,还有给光,若是光线不足,蔬菜也没办法正常生长。”
何正林说着,拿起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房子,长方形的,周边用木板,上面盖茅草,除了前面有一扇门,其他的地方都是封闭的。
“不不不,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定下来,要种多少青菜,之前跟你提的那个囤粮,如果要吞八十万斤粮食,光是粮食的费用需要达到四千两,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记得去年三月份,有商贩曾从南边带了一船青菜,是直接在船舱中铺了两层土,将菜挪到土里才运到了濮阳郡,当时价格是卖到了二十八文一斤,人工按照这个价格,那我们至少需要种植十五万斤的蔬菜,到下一次蔬菜种植,能种植两次,一次也需要收获七万一千斤”
郑怀民将笔拿了过来,一边说一边记着。
“最好种产量最高的白菜,可以达到亩产三千斤,意味着需要种二十四亩地,而且第一批蔬菜卖出去后,这笔生意肯定保不住了,到时候第二批的利润还会降低”写到这里,郑怀民停了下来。“这个方法要不要上报工部?”
此话问出,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而且是可以长期为国民带来利益,这跟发现芋头可以吃一样,若是上报上去,可以记为优等政绩。这样等明年五年一度的升迁考核到来,何正林就会有机会升迁为郡长。
可鄱阳镇怎么办?
濮阳郡大大小小二十四个镇,鄱阳镇是距离最远,最贫穷的地方,甚至连冬天都要久上半个月。
“当第一批蔬菜成熟,此方法必须上报上去。”郑怀民打断了正欲开口的何正林。“若是被有心人弹劾你以此谋私利,那真是有理说不清。而且最近很多人都不安分,再过不久朝廷第一批救灾粮就要下来了,随之而来的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到时候那被一层一层剥掉的赈灾粮下来时,又能有多少呢?”
“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