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手书心经(3/4)
写的?什么价?”
老板看了一眼,说道:“这张可不简单。这是前清遗老--王垿的书法。他晚年在滨海居住期间写的。我要价也不贵,八百元。”
沈瑜摇头,想象自己口袋里没有八百元,做出不敢还价的模样。
老板见沈瑜似乎被这个价格吓退了,立刻说道:“小伙子,你知道王垿吗?
沈瑜表现出年轻人不懂装懂的神态:“我知道。”
摊主心想,果然如此。他解释道:“说起王垿,他可不简单,是前清的高官,当过法部侍郎,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不管是首都,还是在滨海,好多店铺的匾额,都是他题写的。”
沈瑜当然知道王旭的履历。
他在做老建筑任务的时候,曾经查过一些前清遗老的资料。
07年,王垿书法的价格并不高。沈瑜用地图验证过,这位摊主的字画,只有那副扇面是真的。他要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许多。
沈瑜拒绝了摊主的推荐,看向了另一侧的旧书。
摊主看到沈瑜没有继续询问字画,当估计是不想买,或者是没钱。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未必是自己的潜在客户,干脆也就不再搭理,开始对另一个客人推荐。
沈瑜早就看好了目标,他轻轻的挪开几本旧书。
这一摞书,有的是刻本,有的是手抄本也有佛经。
他拿起一折薄薄的佛经,翻开后发现,这是一本手抄的心经。
沈瑜仔细分辨纸张,墨迹,符合清末民初的特点。然后分析其字体,这本佛经的字体,有欧阳询、李北海书法的韵味。小楷结字向右上方耸拔,重心偏上偏右,视觉上字有欲向右倒下去之感。造成这种观感的手法有,上大下小,上紧下松,左侧伸展右侧缩短等,加之以运笔爽利果断,笔画刚劲有力,故此,字体虽小,但气势宏阔,英气逼人。
沈瑜看到心经的最后,有蔚若的落款。
他迅速思索,终于由落款想起了一位书法家---吴郁生。这种字体,很像吴郁生以倚侧和险崚著称的特点。
吴郁生,字蔚若,又号钝斋,光绪三年授翰林,历任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四川督学等。宣统时,任邮传部尚书、军机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其擅诗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