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二个春寿宝盒(3/4)
之法而著称。这对瓶子的错金银花鸟纹饰复杂精致,层次分明,是驹井家名品中的精致之作。
我觉得,瓶子除了是伏桑工艺的体现,也是那段历史的一个见证。所以,我也是赌一赌,或许会有升值空间。”
他笑着说:“我年纪小,不想像您二位,为经历过古玩十分便宜的那一个阶段,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捡漏。我开始接触古玩的时候,古玩热已经兴起,只能捡那些,别人还认识不到的漏。”
林老板点头:“难怪于老师对你那么称赞!你说的没错,买到的东西,在未来还有升值的潜力,就算是捡漏了。”
于老师说:“人们的审美,追捧的目标,都有时代的印记。但不管怎么说,精品的古玩,到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
他看了看沈瑜,笑着问道:“你是不是还买了别的东西?”
沈瑜说:“还有两样,咱们一件一件的看。”
他拿出了一卷经文集锦。
林老板说:“这里没地方看,你先等一等。”
他让服务生抬来一张长条案。
沈瑜在条案上,展开经文集锦。
林老板只看了一部分,迟疑着说道:“这卷经文是伏桑的抄经,是这条街上的藏经阁的东西?”
于老师问:“你今天怎么买的都是扶桑的文物?”
沈瑜说道:“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今天连续遇到的两件伏桑古玩,都适合入手。”
于老师说:“我不太懂书画,对于古籍善本也不擅长。你是怎么看的?”
沈瑜说的:“这卷经文,最后装裱的时间,应该是19世纪。我购买的时候,是按照19世纪的经文价格收购。
其实,这里面收录的21则经文,时间跨度很大。”
他指着第一则经文说:“您二位请看,这是典型的元代高丽纸,之后的几则经文,有明代的纸张,也有同时期伏桑的纸张。
所以,这卷经文集锦的时间跨度,是从咱们国家的元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我个人认为,经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另外,这上面还有一位名人的手稿。”
他指着一休宗纯的款识说道:“二位请看,这上面的落款是宗纯谨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