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炼铁1(1/3)
忙了一天,上官钰带着五十人也才收拾出来一亩地左右。
垂了垂酸疼的腰,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雪原,上官钰想着一定要尽快把工具做出来,这样靠双手劳动实在是太慢了。
带着人回到村子,上官钰去了一趟专门存放铁矿石的区域,发现今天一天也才收获了二十斤左右的铁矿石。
细细盘问下才知道,他们全靠拾取裸露在外的铁矿石,至于埋藏于地下的靠双手根本无法开采。
上官钰让众人都先回去休息,她自己则是去了一趟图书馆。
经过一夜的查询资料,上官钰得到了几种采矿方法:
第一种、露天垦土法。
翻耕有铁矿的土地,矿石随之露出地面。《天工开物》记载:土锭铁(即褐铁矿结核)“浅浮土面,不生深穴”,“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这是古代记载的一种特殊采矿方法。
第二种、露天掘取法。
用于采掘地表露头铁矿体。据书中记载在鞍山东北的太平沟发掘的汉代古采坑,就是采用这种办法。
第三种、火爆法。
在地表露头处先用棒撬开石缝,再用火烧,经过冷缩热胀,使其破碎,采取矿石。
第四种、地下凿坑法。
即沿着矿体往地下凿坑采掘矿石。据书中记载在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用哪种,还要明天实地考察才能决定。
另外,上官钰还查了冶铁炉的建造方法,发现要想炼铁需要的东西还不少。
参照文献记载中的汉代瓦房庄冶铁遗址,上官钰决定采用半地穴式的熔炉,由炉门、火膛、炉床、烟囱等四部分组成。另外还需让人准备大量铸造铁器用的陶范。
据史料记载,汉代熔炉的建筑方法是,就地面挖出长方坑,留下炉门,周壁经过夯打后再涂薄泥一层。
炉顶用弧形的耐火砖砌成,砖的大小不同,砖的内面敷有一层厚约1厘米的耐火泥,砖的背面涂有较厚约5厘米的草拌泥。
上官钰又专门去查阅耐火砖的制作方法,是用含三氧化硅较高的黄色或红色耐火粘土烧成的长方形或弧形。
熔炉由门、池、窑膛、烟囱四部分组成。门在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