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论佛(1/5)
一手拿着柔软鲜香的素包子,一手端着可口的小米粥。鲁肃边吃边观察起了斋堂内的僧人,他们大多都十分年轻,年龄基本上不超三十岁,偶尔会有一些年长的也不过五十。
每个的动作都规规矩矩的细嚼慢咽,品尝着食物中的滋味。似乎他们口中吃的不是粗茶淡饭,而是山珍海味令人回味。就算不小心掉到地上,也会轻轻的捡起,拭去其上的尘土继续食用。
看到这些和尚的举止动作,鲁肃不禁感慨叹:“不愧是千年大派,就算没落了,但其骨子里的魂却没有丢。这点是那些中小门派无法比拟的。”
时间过得很快,和尚们吃完饭陆陆续续的走了出去,大堂内只剩下孤零零的鲁肃二人。鲁肃寻思着普净走了一个多时辰了,怎么还没回来?不会遇到什么事儿了吧?
还真让鲁肃猜对了,原来普净带着普寂一进方丈室就发现了不对劲儿。自己明明已经通过飞鸽传书,说好的要与方丈单独接见,现在怎么又多了几个人?
只见方丈的上手边盘膝而坐着三个人,有监院玄难师叔,达摩院首座玄苦师叔和一个胖乎乎十分可爱的少年。
略一观察,普净二人连忙向方丈与两位师叔行礼。而后方丈免了礼,让两人坐下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随后便问起来了此行的经过,普净事无巨细的讲述了一下,自己如何寻找普寂,又如何抓捕他的全过程。气得后者牙根儿都痒痒,恨不得去给他脸上来两拳,但是在自己尊敬的方丈面前他还不敢放肆。
其后又讲述了怎么认识鲁肃,怎么巧遇并把他请上山的过往。方丈自是对他一番嘉奖和勉励,而后着重介绍一下此间的这个少年。
此少年名叫李灏缘,是君州乐平县一户李姓财主家的三公子,从小就天资聪颖学什么都会,一点就通。三岁那年在经过自家祠堂看到祖母在焚香拜佛,心神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礼佛诵经,至今已有十载了。
达摩院的首座玄苦在寻找普寂期间,无意间路过此地,听闻本地有一神童特别喜好佛法,便起了兴趣。
相见之时,玄苦第一眼就察觉到此子眉心处有荧荧金光闪烁,正是我佛垂青之人,此子来历肯定不简单,很有可能是某位高僧的轮回转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