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漠深处的遗迹(2/3)
下,”
“所以正在设计能侦察地下的无人机。”
“哦,设计思路如何?”张遂对此饶有兴趣。
“我打算用细菌类土灵藻炼制这种无人机,可以地行术侦察地下,”
银沙槐道,“外观可模仿狼蛛,就算偶然闯入沙魔的巢穴,也不会很快暴露。”
张遂喜道:“嗯,想法很好,这种无人机还能寻找地下泉脉呢!有实物了吗?”
“正在炼制样机呢。”
张遂沉默片刻:“那附近有没有发现泉水或山脉呢?”
“山脉至少也是八万公里外才有,泉水倒是有几眼,”
银沙槐似乎要说张遂期待的事情了,“而且周围还有植物呢!”
“哦,快给我看影像!”
银沙槐投影出一片泉水绿洲的影像。
“棕榈树!”
张遂立即叫出了那片泉水绿洲中主要树种的名称,却迟疑地道,
“这是附近的泉水绿洲吗?”
一说到绿洲,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立即浮现出棕榈环绕泉池的景象。
甚至许多代表绿洲的图标,也是这种景象的写照。
但这样的绿洲景象,其实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地区。
在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等沙漠里,根本就见不到一棵棕榈树。
而中国偏偏还是棕榈树的原产地之一,分布也极广。
北起山东,南到广西、广东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均能见到棕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棕榈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较耐寒,稍耐阴。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
这些特点都比较适合全年最低温度在0度以上的热带沙漠气候。
而中国西北部的沙漠最低温度一般都在零下20度,棕榈树根本承受不了。
张遂的灵泉绿洲里基本都是原产中国的沙漠植物,气候也很像中国西北的沙漠。
如果这片棕榈绿洲是在附近,那实在就有些说不通了。
起码也该在5000多公里外还差不多,比如盛产椰枣的伊拉克距中国就有5460公里。
那里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