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家园(1/4)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子,便招来辽民的代表,进来的正是第一个拿交子给赵峥的老头,身后还跟着个络腮胡子的大汉,老头叫苟延年,竟是原本一个乡绅,在这伙辽民中算是年龄最长的,那络腮胡子叫张大彪,却是苟家原本的一个佃户,身强体壮,这一路上逃难过来,他对这些难民多有照料,在那些青壮中颇有威望。
二人都吃过了东西,脸色变得好多了,见村里众人,倒头就拜,连声感谢。钱怀仁等见他俩这副模样,知这伙辽人也是识情知趣的,也收起了对辽人的鄙夷,多了一份客气。钱怀仁向二人解说一番,强调了村里田少人多的现实情况,说明按朝廷的规制,他们可以用手里的官交子向赵峥或租或买村西高地上的土地,至于朝廷应承的耕牛村里则是没有的,这个村里也没有办法,在众人开会时,新来的辽人也大概了解了些村里的情况,知道村西是片荒地,二人虽有些不情愿,但也知事急从权,自己这些外来户,受了宋国官府的诓骗,虽也一肚子怨气,但事已至此也是没有了办法,也怨不到村里人,村里肯接纳安排就已是好的了,此时也不谈什么条件了,千恩万谢下两人代表前来的辽民接受了村里的安排。
从宗祠里出来,苟延年和张大彪自去与乡亲解说,赵峥跟钱少卿等人带领着村里自发帮忙的青壮在赵峥的安排下分工有序的落实起安置工作来,虽说主要靠自愿,即便是官交子不值钱,但也是官府按照这些辽民原本的资财强征硬换的,他们身上统共也没有多少交子,除了苟延年等少数几户之外,多数家庭充其量也就能买个破屋遮风挡雨,交代清楚了原委,这伙辽民更是对赵峥感恩戴德,若条件允许指不定长生牌位都要给他立起来。
但无论南北,作为传承千年的农耕民族,这种地的似乎早已刻在了基因里,众人来到村西荒寨,当面锣对面鼓地看地、丈量、签地契,交子如雪片般收到了赵峥手里,忙活了一天,除了五户人家从赵峥这里划去了总共不到三十亩的荒地之外,其他人家或多或少地也就拿到了姑且还能算作房子的残垣断瓦,但好歹也算是有了新家了,在赵峥的带领下众人伐木修屋,忙碌了开来。
勉强的招工并不太顺利,初来乍到的辽民毕竟抱团,对各家作坊的招工兴趣不大,对于本不情愿招工养人的小作坊主来说,却是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