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引水工程(3/4)
信的表情。赵峥知众人一时难以理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最近昨晚做的手工还是有必要的,想着从怀里拿出一节青竹竿,从竹竿里拉出一段用薄熟铁片做成的螺旋片,中间用一个细铁棒穿着,赵峥手指撵动铁棒,螺旋片跟着转动起来,每个薄皮好像不停歇地向一个方向运动,无始无终,形成一种奇妙的视错觉。
赵峥做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西方罗马时代便有了的阿基米德螺旋泵,是早就有了的汲水灌溉设备,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翻译了意大利人熊三拔的《泰西水法》,将这种设备引入中国,命名为“龙尾车”,注明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便是用的龙尾车,往海晏堂内的蓄水池提水。
赵峥向众人展示一番,重又将那螺片杆插回竹竿内,引得众人来到一个水桶旁,将竹竿一头插进水里,众人好奇地围了上来看着赵峥动作。
赵峥一手抓住竹竿,就听他招呼一声“看好了”,另一手顺着一个方向转动做成曲柄形状的铁棒顶端,眨眼功夫,水便从竹竿的顶端涌了出来,随着赵峥摇动手柄的加速,水量也越来越大,水桶里的水面倒是慢慢下降,众人方知赵峥所言非虚,对赵峥所说方法更不怀疑,不禁欢声雷动起来!
众人均知若是这引水工程完工,这片荒地终可变作良田,自己也能有田种,有粮吃,生活有了盼头,人人都恨不得转眼就能完工,人人都热情高涨,就连妇女儿童也都被组织了起来。赵峥又叫人从村里搬来准备好的粮食和铁器工具,原本安置完这些辽民,村里好心的富户就给凑了三天的口粮,现在赵峥又花钱淘换了一批,省着点吃够再吃上一个月了,赵峥也是下了血本了,但他清楚没有投资绝不可能有什么回报,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虽说一早众人也都吃过早饭,但为了节省粮食,所吃的不过是稀薄的小米粥,这点食物摄入对于接下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肯定是不够的,在赵峥坚持下,由几个上了年纪的妇人领了新到的粮食去煮小米饭。
赵峥则跟苟延年以及推选出来的几人开着小会,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章程和具体施行办法,光靠众人在困窘情况下自发合作互帮互助肯定是难以长久的,既然赵峥已经决定创办这公社,那就需要管理、组织、引导它的发展。宋朝的历史他记得的不多,可在部队却是没少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