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精制食盐(3/5)
找不着,在下奉劝老丈莫再推辞,若是拂了大官人好意,脸面上怕是过不去。”刘思贤见梁老汉推三阻四,不悦了起来,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沉声道。
梁老汉听他这样说,知道若再推辞,怕是要惹恼了刘思贤,嗯了一声,点头默认了。
“哈哈哈,这就对了嘛。”刘思贤哈哈笑了起来,拍了拍梁老汉手臂,又附在他耳边说起了悄悄话。
……
话说赵峥一边往家走,一边心里暗喜,赵峥以前听说过穿越历史三大标配:肥皂、玻璃和水泥,这水泥自己已经是搞出来了,只不过这只是适用于小规模建筑用的土制水泥,也就自己的小工程用用,但真要靠水泥赚钱,那一定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按照目前赵峥能创造的条件,赵峥想都没敢想,更别说靠这个赚大钱了。
至于肥皂,没有大量廉价的油脂和大量工业化生产的氢氧化钠,也是没戏,以前自己看过的网络小说说到这个桥段,赵峥都觉得不切实际,氢氧化钠倒是可以制取,可是无法工业化生产,必定成本高昂,最大的问题就是廉价油脂,别说猪油、羊油、牛油这类动物性油脂在宋代都是老百姓往肚子里加油水,就是最常见的植物油居然是以芝麻油为最常见,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等后世常见的食用油还不是主流,到哪里去找这原料,更何况胰子、皂角经济实惠,老百姓用得好好的,干嘛非买你肥皂?就是费劲吧啦造出肥皂来,也免不了被这些老百姓用惯了的“劣币”驱逐。
再说这玻璃,同样也是,主要原料石英砂又不是遍地都是,小规模做一下倒是有可能,可这个时代同样存在“明瓦”这种东西,就算做出手工玻璃,也不见得能比这“明瓦”便宜多少,关键还是市场太小,更别说用来磨镜片做眼镜、望远镜之类的。
但听了刘思贤的介绍,只要有精制盐、糖的本事,有原料,有市场,对刚刚起步的赵峥来说,这种来料加工,靠技术吃饭的活儿才是正道,此刻他感觉怀里抱的那里是寻常调料,那明明是两座沉甸甸的金山啊!
回到家,赵峥想了想,还是找到张大彪,从他那里调了两个小子,帮着打下手,着手准备起来。
精制盐不用多复杂,有口大锅、清水和过滤用的细麻布即可,赵峥将盐全都倒进一口大缸,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