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庐州月》中的典故(1/3)
“这首歌的歌词创作的极佳,叶轩的文化底蕴真令人震惊。这首《庐州月》的歌词中,仅是我一遍听出来的典故就不下于五个!”
导师秦牧倒吸了一口凉气,缓缓的说道。
秦牧此话一出,现场的观众们再次炸了!
观众们原以为叶轩唱得好听,歌曲本身又带着浓烈的华夏风已经足够惊艳了。没想到歌曲中竟还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
一旁的导师杨副总经理已经目光呆滞,这、这和预想中的剧本不一样啊!
“这里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庐州月》中运用了哪些典故。但我只听了一遍,肯定有漏掉的,或者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敬请斧正!”
秦牧面色潮红,有些激动的说道。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运用典故《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时期,赵匡衡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的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秦牧认真的说道,不过《凿壁偷光》这个典故,大多数观众都还是听的出来的。
没等观众们有过多反应,秦牧又继续开口道。
“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腕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红袖添香:出自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出自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纳兰性德《浣溪纱》: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秦牧再次说出四个《庐州月》中的典故,震惊的一众观众不能自己!
甚至有些较真些的观众,当场就根据秦牧所说,立刻上网上去查了。
这一查不要紧,秦牧所说的都分毫不差!
这些观众在震惊叶轩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惊叹于秦牧的博学多才。
仅仅是听了一遍叶轩的歌曲,便听出了这么多典故,那得是多深的知识储备量啊!
秦牧还未来的及继续开口,现场便再次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