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送一千退两百,这叫拒贿?(1/3)
县令让捕头写了一个情况汇报,写完,县令认真把关修改,直到自己满意,直到基本的逻辑能说的通,然后让书童誊写一番,为什么不让师爷誊写,县令这是留了一个心眼,毕竟满纸荒唐言,事实与内容大相径庭,让师爷写了,师爷的字体上面知道,以前好多文书都是师爷写的,让书童去写,谁也不认识他的字体。
书童写完,县令又看了,确定满意,才去呈报都尉。
都尉说让县衙出具正式报告,县令才不会这么傻。正式的奏报不敢有一点隐瞒,否则是欺君之罪,是要下狱。的
这是一份非正式的报告,等于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你都尉依据这个非正式的报告,再去禀报州牧,至于都尉和州牧要不要继续上报,那是你们的事,州牧要报往朝廷,一定是报喜不报忧,觉得这事可以修饰一下,作为喜报,作为大捷,上报也可以。如果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不踏实,就把这事压下去。
县令的渎职失职责任就没有了。
把非正式报告呈给都尉,都尉看了,迷上眼睛,说道:“县令大人,你手下处处高人啊,这文章写得好,遣词造句句句经典。一件小事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土匪来的时候,拉住了我的衣服,我也是急中生智,才一脚踢翻那个土匪,夺了刀子。我没有那么神通的。”
非正式报告中,把都尉写得侠客一般,见土匪上来,左右开工,一脚一个,然后夺过刀子,亲手斩杀几名土匪。
“大人,您这是谦虚了,县里好多捕快都看见了,为此我亲自过问了几个捕快和百姓,他们都说这事不是都尉亲自出手,整个大局不会这么顺利,您为民除害,有勇有谋,彪炳史册。我已经命师爷和主薄修订县志,把今天的事情详细的记录在县志之中,让后人永远记着您的恩德。”
“哈哈哈------”都尉被县令拍的舒服。反正自己手里拿着县令的报告,回去以后向州牧怎样汇报,要不要汇报,全看自己了。县令这样拍马屁,还有银子奉上,何乐不为。这个小县,山高皇帝远,不要说几个土匪劫了法场,就是县令脑袋丢了,他不往上汇报,估计朝廷半年不会知道。
翌日,在一帮捕快的护送下,都尉骑上快马,回州府去了。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