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科举变革(4/6)
:“国公看到的只是八股的不足,其实八股也有其成功的一面。曾有人言,只要八股做得好,那什么文章再其手都不再困难了,那是要诗有诗,要赋有赋,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只有这八股才能从万千的读书人中选出那最适合的。”
唐枫闻得这样的理由,便是一阵苦笑:“这道理本公自然是明白的,我也曾是进士出身。但各位想过没有,这会写八股,文章做得好,与那可以当个好官可没有必然的联系哪。反倒是策论,才是为官者本事的体现,你们怎么就只看重写文章而不重为官的本事呢?”
见众人一时都不说话,唐枫便又继续说道:“各位可曾听过这么一首说那八股误人子弟的诗了:‘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了欺人技。看了半部讲章,记了三十拟题,状元塞在荷包里。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这说的便是八股之弊所在了,各位难道真不明白吗?”
众人闻得此诗都是面上一呆,什么时候居然有如此一针见血地批判八股的诗了,自己可从不曾听说过啊。其实这也是唐枫有所不知了,此诗并不是明朝的产物,而是后来的清朝,一个名叫徐大椿医生所作,不想现在却被他拿来当作了理据了。
不过这几句诗却正正切中了八股的痛处所在,许多在场的官员也不禁想起了以前,自己尚在寒窗苦读的时候,也果然是如诗中所写的一般,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少有涉猎其他。而在做了官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政务,那就只有边当官边学了。现在想来,若是当初能够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许自己的仕途就能更上层楼了。
唐枫见他们有了深思的表情,就继续道:“其实本公也没有全盘否定了八股取士的意思,只是想在此基础上增高那策论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不会误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的前程,也能更好地从中选拔出对我大明最为有利的人才,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片沉寂之后,终于有几人松了口:“国公所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科举乃是国之大事,若随意更改,对士子来说却是一场大变,对今科的举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