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少年未达时(3/4)
张猛把鲫鱼拿到厨房里,陈庆之已经把馒头热好,剥好了葱姜蒜。陈庆之选了三条大鱼,放入葱姜蒜,煮了一锅鱼汤;又选了三条一拃长的鲫鱼红烧。余下的十条鲫鱼,陈庆之用油都炸透了,放入葱姜蒜等材料小火慢煮,做成糟鱼,放在小瓦盆里,以后慢慢吃。
葛先生闻到了香味,也来到厨房里,见到丰盛的鲫鱼宴,啧啧称赞不已。
张猛把饭菜都端到院子里的小饭桌上,陈庆之趁着这工夫,又切了一个青翠的秋萝卜,用油盐调好味道,也端到饭桌上。
葛先生一边喝一口鲫鱼汤,一边说道:“秋天鲫鱼正肥美,鲫鱼汤、红烧鲫鱼、糟鲫鱼,堪称三绝。这下,我们都有了。”
陈庆之不忘给张猛摆功,说道:“鲫鱼是张猛捉的。他可在行了,一网就捉了十六条。”
张猛沾沾自喜地说道:“小菜一碟!”
葛先生说道:“你们呀,书本上的学问要学,田野里的学问也要学,做学问不能做成了书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达呢?人还是穷的多,穷的时候多。那么,这个独善其身就大有讲究了。”
“读书人都想出人头地,可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出人头地呢?出人头地是要靠机缘的,这是玄之又玄的事情。读书人大部分还是活在芸芸众生里,与贩夫走卒为伍,与僧人道士为友,所以古人讲耕读二字。普通的读书人,一生之中,无外乎耕与读二事,这两件事都做好了才行。”
“古人常讲,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为劝学,告喻世人读书乃是登天之路,这是明面上的一层的意思。暗地里的一层的意思,人还是做田舍郎的多呀!”
“后世读书人重经,不重艺,是走偏了路。这些读书人侥幸登了天子堂,也是那泥塑木偶,可以锦上添花,可是一旦朝中有事,天下有事,便稀里哗啦,无可奈何。他们不是不想做那英雄好汉,而是做不了,没那个能耐。”
“倒是那世家子弟,走马斗狗,好狠斗勇,在当今世道却大有裨益。西汉霍去病,以马上功夫博得了冠军侯,少年英雄名扬天下。自古英雄出少年,那也要看少年学了什么,会些什么,成不能成得了事情,当不当得起一个时势造英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