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腰间宝剑血犹腥(6/9)
发顺遂,战果持续扩大,不到十日,我军便已攻下集庆。集庆,即是如今我大明首府应天府也。
“那一夜可真是惊险啦,咱跟冯国用干脆一晚上没合眼,生怕那些归降士兵杀进来,还好他们最终没有进来,反而都归心于咱。”朱元璋笑了笑,背上实则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多少有些后怕。
——至正十七年,皇爷麾下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皇爷亲率军马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皇爷麾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皇爷实际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至正二十年,人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青田先生刘基被请至应天,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双线作战、各个击破之建策,被采纳。
至此时,高筑墙已然完成,皇爷遂着手实行‘广积粮’。
为解决粮食需求,皇爷除动员百姓外,还推行屯田法,使军队屯田,同时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如此仅仅几年,开垦良田无数,府库充盈,军粮充足,诸文武大臣皆曰: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合该进取天下。时至今日,当年之田地,仍为大明出产无数精粮,恩泽四方。
彼时,除元廷外,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皆各占一方,野心勃勃,却无一人胸怀大志,只想割裂分治,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华夏复归春秋战国之乱世,百姓反不如活在前元。
皇爷有心劝降,减少纷争流血,奈何贼子不肯,不得已,只得发兵征讨。
陈友谅其人,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之部下,偏偏此人生的狼子野心,竟恩将仇报,犯上作乱,冒险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我方太平、采石之地。
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于是杀掉徐寿辉,在采石违逆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随即与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我方领地,应天大震。
皇爷心中已有计策,但不好善专,于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