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岚山往事(4/5)
里的自己人,外人绝难摸清。有事发生也可随时从其他方向撤退。
“在能工巧匠和百姓们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通往主峰天行峰的道路打通,后来陆续又把主峰四周的次峰也用山路相连通,形成了现在的山路格局。做到这些,也不过只用了区区十数年。就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一群工匠,医者,读书人组成的团体,终于在这个人畜难行的天行山脉里站稳了脚。也就在那时,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贤宣布,要在天行峰上建立一书院,用以发展和传承天下学问。岚山阁便正式成立。”童天元说到此处一脸的激动,仿佛他现在就身处当时那岚山阁初创之时。仿佛看到了一群大毅力的人为了知识的传承而付出的牺牲和努力。
方诺也是感慨万千,又问道:“群书殿里这些都有记载。但是凭借着什么?岚山阁拥有现在这样无与伦比的地位的?”这个问题才是方诺最大的疑惑。
“岚山阁拥有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才齐聚。天时是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而造成的读书人,工匠,医者的一次大规模聚集型避难。这反而加速的很多学派之间的交流,以前大家都是敝帚自珍,家家的绝活都密不外传,现在都在一起为了生存。也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各家都把自己的绝学和心得拿出来集体研究。这种事情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也间接的造就了岚山阁的学问比外界高出太多的原因。外界哪怕还有传承也是独自发展,独自研究,哪有岚山阁这样开放融合的风气啊。地利是因为天行山脉的地理条件,这个都不用细说你都明白。至于人和才是最最关键的。”童天元顿了顿,想要卖个关子,但看见方诺那真挚的眼神也心有不舍,便接着继续说道。
“由于当时天下处于四处征战的状态,那些武夫只知杀人,不知治理,由于这次大规模的避难,整个大恒朝在野的贤才不是被杀就是早已经跑上山了。导致天下人才凋零。虽然有一些诸侯也很重视文人工匠,但人数太少,质量太低,没什么太大作用。”
“等各大诸侯都反应过来时。岚山阁已经在天行山脉站稳脚跟了。这时,这些诸侯才想起了文人工匠的好处。否则打下了偌大的城池都没人治理。兵器无人打造,伤者无人医治,这就很尴尬了。要怪就怪当今天下读书人太少,百姓中一千人里有一人识字都不错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