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状元待遇(2/3)
就是建议杨广下罪己诏的那位,提出的方法虽然不太能让人接受,但也算提出方法了不是。
官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将问题扔给上司就不管了,朝廷招你为官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
第三则是名叫全敬的临川郡考生,建议朝廷封赏拉拢少数民族,鼓励汉人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通婚,逐渐实现民族融合。
这个建议就很中肯了,冯盎不就是汉人与俚人通婚的结晶吗?
剩下的考生以成绩排名,这次二百七十六名考生全招。
至于招来怎么安置,杨倓暂时没想那么远,但肯定有用武之地,别的不说,楚国数郡十几县都缺官员,来护儿的行动若是成功,梁国那边也会出现很大的官员缺口,这群考生可都是自己的门生。
为避免考生等的着急,杨倓三人连夜排好名次,早晨就开始在府外放榜,考生接到消息纷纷赶来郡府,不一会门外就围满了人。
大隋科举的知名度并不高,考生对于能否高中也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大的执念,考上没惊喜,落榜也无所谓,心态稳定的很。
这么早赶来也只不过是好奇自己的成绩而已,毕竟考都考了。
郡守府外立着三块公告栏那样的大木板,见考生到的差不多了来楷才施施然的出府,带人挤进人群将一张大红纸贴在公告栏上。
考生定睛看去,只见红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迹,前面是排名,后面是姓名。
有的考生喜欢从上往下看,有的考生喜欢从下往上看。
一位少年看着“第二百七十六”后面刘沙两个字瞬间拉长了脸。
最后一名,真特么的。
其他考生纷纷寻找着自己的大名,找到的无不先喜后悲,被自己的名次给气着了。
与明清时期只要上榜就普天同庆不同,大隋的考生还是比较在意名次的。
所有考生全部上榜,不计较名次计较啥?
更抓狂的还在后面,有人找了一圈也没找到自己姓名,忍不住说道:“请问前面的名次什么时候贴出来。”
这张榜单上只有七十七到二百七十六名,前面的嘞。
“急啥,等着就是。”来楷贴好榜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