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歌子(2/4)
赵佶看了眼在场的数百达官显贵,文武官员:“诸位,国难将至,大宋危在旦夕,唉……,都看看吧,这可能是我平生所作,最后一首词了”。
【南歌子,风动槐龙舞】
风动槐龙舞,花深禁漏传。
一杆红日照红砖。
走马晨晖门里,快行宣。
百五开新火,清明尚禁烟。
鱼符不轻便朝天。
醉里归来疑是,梦游仙。
……
好词,是真的好,真是不太应景罢了。
赵佶的这首词,写尽了繁华之象,适合于神宗一朝。
“好词,官家好词啊,当传世”。
不知道是哪个不开眼的,忽然间喊出了这么一句。
有人带头了,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不长心眼的人,才不管现在是什么局势,他们只负责拍马。
“好词,好词,当传世”。
赵佶忽然间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好词,我也觉得是好词,只是我这首词,却不应该出现在,当下的场合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才是好词,不到百字,便写尽了战场杀伐,我的脑子里,好像从未有过这等景象,今日,我赵佶这首南歌子传不得,但福康的这首词,却可流芳百世”。
……
崇明殿大宴,杀了四百只羊,但却无人还有胃口享用此宴。
赵福金的一首破阵子,大气磅礴,朗朗上口,即便仅是看过一眼,也会终身不忘。
但赵佶的南歌子可就不一样了,看过了,所有人也都会承认,这是一首好词,但看过了,也只是看过了而已,随后,便忘于九霄云外。
……
此刻,刚过正午。
张武洲等四人,已经快马加鞭的飞驰出了汴梁。
在逃离汴梁的路上,张武洲还时不时的回过头观望。
直到出了汴梁城后,赵福金方才笑道:“小武子,这一路你回头观望了五次,是在心疼,我昨日刚刚赏赐给你的黄金么?”。
张武洲诧异道:“哎呀,殿下,忘了带上些金银了,不论什么样的人,活着,都是需要成本的,您不说,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