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称呼上的一些设定问题(2/3)
的模样。
刚成为巫师的他,没有想着靠这份力量去统治或复仇,而是无私地将其传授给了当时的所有人。
也就是那一刻,大巫师成了所有第一代巫师们的老师。
并非单纯的学院中的老师与学生那么简单,这群刚刚共同经历了无数苦难,本就抱着共同理念的人们,在共同接受大巫师的教导的那一刻,行成了一种全新的关系
——他们全都师从于大巫师,且彼此如亲人般熟稔。
身为智者的他们意识到贵族学院中所有的“学长学姐”已经不适用于形容他们间的关系,尽管彼此间依旧可以直呼其名来称呼,但毫无疑问,他们这种全新的关系,需要一个新的名词来形容。
于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能用来形容这种关系的词语被他们创造了出来——“师兄弟。”
师从于同一位老师,形成了如亲人般的信任。
也是从这里,巫师们的理念中等“老师”和西方观念中等“老师”开始产生严重的区别。
西方观念里的老师,更多的仅指“知识的传授者”,但书里巫师们因为自身经历的问题,他们对老师的概念,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上升到了教导做人。
所以,虽然世界的大背景是西方,但这个世界的巫师们的意识形态更倾向于哪边,其实已经不言而喻。
在这种“老师”的定义下出现的同门,自然而然地也更倾向于另一边了,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在写书时会觉得用“师兄弟”的称呼要比其他的更合适的缘故。
其实,说到底,书里面正经的学徒都是十二岁就跟随了巫师,此后更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都处于对方的教导下,这种情况到底是更符合那种观念,光从逻辑来推理也能得出结果了。
更往上,巫师们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进行传承而不是用学院的方式,其实也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学院制度中是类似分工的方式,适合大量学生的统一化教导,但当时的巫师们哪有那么多人能教?
每个巫师收个十几名弟子就到头了,以巫师们的精力和巫师学徒的周期,完全教导地过来,并且还能更精确化地教导。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本书里面的巫师与老师的形象其实就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