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官方的应对(4)(1/2)
(感谢冯先生的大神认证,受宠若惊,我会认真写好)
杨帆坐在沙发上,听的津津有味。
他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其中,甚至有点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官方有什么动作。
到了下午四点,官方会议上,透露了一些可公开信息。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做出报告,国内粮食库存充裕,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供全国消费者吃两年年以上。
“我国粮食库存由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三大类构成。”报告上说,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中央储备粮储备规模稳定,地方储备规模不同地区又有所不同,主产区储备粮规模保持在3个月销量以上,主销区储备规模保持在6个月销量以上,产销平衡区储备规模保持45个月销量。政策性库存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全国各地有政策性粮食委托收储库点两万多个,库存数量相当可观。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入统企业有4万多家,这部分库存规模数量也不小。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近十年内我国的粮食产量大概在五点九亿吨和六点三亿吨之间的范围内。
国家储备粮大概为四点五亿吨左右,这些粮食储存量足够十五亿人口生存七个月以上。如果带上总产的话在九点七亿吨左右,那么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居民二十四个月左右的生活消耗,也就是两年的时间。
更何况,如果按照最低供给标准来衡量,完全可以维持全国人民五年的生存。
注意,这只是主粮,还不包括杂粮,食用油,盐糖,等等可食用物资。
肉类也是一个大项。
什么是“国家储备肉”
是指国家在全国各省市设置的活猪储备和冻肉储备,也即是为市场调控特别储备的肉类,分为中储备,地方储备两个部分。
目的为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一些突发事件导致市场上肉类供给不足,以此控制价格波动,平衡市场,防止因大规模缺肉而带来的社会恐慌。
储备肉的来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