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时间匆匆而过(1/3)
随着浪潮时期的进行,大院的生活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了。
1967年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开始回到学校上课,新生也开始入学。直到1969年春,中学全面复课。高中则是在1971年后才开始恢复的。
阎阜贵也借此机会,重新成为了红星小学的老师,并且工资还跟着上涨了一级。不过冉秋叶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摆脱不了扫打大街的命运。
1966年到1977年一直是“五四”学制。“五四”学制即五年小学、二年初中、二年高中。直到80年代中期,才恢复“六三三”学制。
1968年,易中海在秦毅的治疗下,总算是恢复了过来,事后又送了300块钱给秦毅,算作是这两年的治病钱。
秦淮茹见到这情况,想要旧事重提,希望能够让孩子们跟易中海认个亲,可被易中海果断的拒绝了。
接着,易中海重新接手了聋老太太的养老工作。在聋老太太的建议下,易中海跟一大妈去孤儿院领养了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名字改为了易平安。
易中海现在都已经56岁了,已经不可能选个婴儿开始养大,只好铤而走险,选了个大一点的孩子领养了。要不然还没等孩子养大,他们两口子说不定就已经死了呢,那做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1969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开展,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城市各家各户没有工作的青年,只能留下一个在家,其他人都必须下乡参加建设。
四合院里的不少住户也“响应”号召,参加了这场活动。比如说贾梗、刘光福、阎解旷几人,都随着这场活动离开了四九城,其中棒梗更是不幸的被送去北大荒参加建设。
秦毅还记得当时的情况,贾张氏在院子里哭天喊地的,老贾跟东旭都被她骂了个遍,说些都不知道保佑棒梗的话。还好她脑子比较清醒,没有说出什么过分的话,不然早就被拉去改造了。
棒梗起初也是各种不情愿,在家里闹了一场,可惜的是小当跟槐花的年纪太小,要不然让女孩子去下乡的话,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秦淮茹这么多年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