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火了(11/12)
事们分享,有同事听后笑道:“这出戏是不是该叫出桃花村?”
李茂昌听后却笑道:“你认为他们是出了桃花村,焉知他们不是入了桃花源?”
国泰民安,处处都是桃花源。
看到这里,张亚平泪流满面。
他出生于五十年代,没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除了年困难时期,他都没怎么挨过饿。
上山下乡可以说是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里,遇到的最大难题。
今年已经是七四年,知青一批批下乡,却没见几个回来的,听多了亲戚邻居家下乡孩子传来的消息,他对下乡这件事充满了恐惧。
他也不明白,难道读书十余年,只是为了让他们去乡下种地吗?
看完上一期后,他询问过父母,建国前农民的日子真的有这么难吗?他们的答案是:是,那时候的日子的确有这么难,而他们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党和伟人的带领。
和父母聊过后,张亚平开始思考以后的事。
他真的要这么家里蹲下去吗?下乡再苦,能苦得过建国前的老百姓?下乡再难,日子能有他爸妈年轻时候难?
先驱们看到满目苍夷的国家,都没有想过退缩,最终也成功让生活在这个国家上的百姓们过上了富足和平的生活。
他为什么就认定了自己下乡后会毫无作为,只能种地?他才十七岁,难道就要丧失志气,浑浑噩噩地过这一生吗?
张亚平合上画报,再抬头时,他已经满脸坚定。
他想好了,他要下乡,他要去边疆。
但去边疆前,他要先写一封信。
看完《出桃花村》写信寄到出版社的人不止张亚平,短短半个月,出版社就收到了两蛇皮袋读者来信。
收到信件后,出版社安排人将信件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安排人将这些信件,连同《出桃花村》的全稿出版合同一起寄到榕市。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苏婷经过岗亭时突然被叫住。
分钟后,她从岗亭众多信件中拿到了属于她的取货通知单。
看着通知单上的寄件人,苏婷脑袋上冒出个问号,出版社给她寄什么了?还特意备注让她取件时记得骑……轮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