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记得补觉 补你个头!(4/10)
,又是中下游水平。
虽说大运动结束后,各地初高中都在扩招学生,但学校招生都是有要求的,越好的学校对孩子分数要求越高。
以贺焱的成绩,肯定能进县里最好的高中,孙林就不一定了,说不定只能去最差的初中。
高考恢复前,何翠霞从没操心过这种问题,因为那时候送孩子去上学,主要是不想孩子当个睁眼瞎,而且上了初高中不管是招工还是当兵都好安排。
但要说他们多在乎孩子的成绩,那真没有,毕竟上高中靠的是指标而不是成绩。
如今随着高考恢复,高中招生政策也跟着变了,不再看指标,而要看学生成绩。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也一样,大学都是择优录取。
政策变,家长们的思想也开始跟着变,尤其是苏婷这批军嫂陆续考上大学,大院里的教育氛围日渐浓厚,军嫂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日渐上心。
何翠霞听得多了,就慢慢总结出了规律。
好的初中不但教师资源雄厚,学习氛围也浓,孩子学起来也更有劲,考上好高中的几率也更大,形成良性循环。
而差的初中不但老师水平一般,学习氛围也不好,孩子没心思学习,就算考上高中也不会太好,是恶性循环。
谁都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能去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学,但想到孙林的成绩,何翠霞愁啊!
何翠霞的忧愁,孟秀珍很能体会,虽然她闺女成绩优异,考的也是名牌大学,但下面还有两个小的呢。
她家老二那成绩虽然没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但也差不多了,班级中下游水平,能不能考上高中还是未知数。
两人对着叹气,苏婷只好出声安慰:“其实孩子都还小,现在努力,以后还有机会。”
孟秀珍说:“我家老二要是知道努力,我就不用愁了。”
“是啊。”何翠霞附和。
“那你们就多盯着点,”苏婷想了想说,“其实我觉得你们要是能狠得下心,就去他们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每天盯着他们学习,再舍得花钱,就给他们请个家教。”
何翠霞问:“什么叫家教?”
“就是家庭教师,你们去重点高中问一问,看有没有成绩好,家庭条件又比较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