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浪漫的民间文学(1/4)
在外闯荡没闯出什么名堂,没挣到什么钱。在贵阳郊区修完那段公路,拿着几个微薄的血汗钱不得不疲惫不堪地回到那个我实在是不喜欢的家里。但是我又一时间无处可去,只能暂且将我的那个家当成安身之处。
我回到家百般无聊中,我开始给黔灵山上的那个小和尚写信,在我等待那个小和尚给我回信的过程中,有一天却等来了文学前辈,县文化局的向叔叔。
向叔叔从县城坐车到了浞水街上,然后是一路打听着找到我家的。记得向叔叔当时戴着一顶乡下人没有见过的鸭舌帽,以他老人家那个年龄的打扮,在乡下人的眼里实在是非常时髦的,甚至有些不同凡响。向叔叔找到我家的时候是个春天的早晨,我们家不兴吃早餐,但是也还没有吃中午饭。
他老人家站在我们家那三间破烂的新瓦房的街阳上打量了一番,我受宠若惊地出来招呼他到我们老屋里去坐。我们的“新屋”还只是空架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家的生活起居都还在老屋里。向叔叔向我家老屋的方向看了看,他没有走过去,也许是那老屋太破烂的缘故吧!然后我们聊了几句,向叔叔就要求我陪他一起上街。
他没有喝我们家一口水,我们家没有杯子,没有茶水,甚至没有开水。只有几个脏兮兮的碗,我们家也没有给客人喝开水的习惯。如果客人的真的渴了,水缸里有井水,自己拿水瓢舀起来喝。
我和向叔叔走在路上,他老人家告诉我,他在来的路上遇到一个妇女,他问那妇女我的住处,那妇女看他的打扮,就反问他找我干什么?向叔叔回答说,反正是好事。我想可能那时候因为我搞文学,太多的人认为我不务正业,我的名声已经坏了。向叔叔的打扮一看就是官方的人,人家以为我在外面惹了麻烦,是来抓我的吧?
向叔叔找我确实是好事,县文化局要组织收集民间文学。向叔叔让我来参与干这个事,说每千字有两元钱的稿费,我当时就在心里默算,一千字两元,一万字二十元,十万字就是两百元我当时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大干一番。
我们在浞水街上他的一个朋友家吃了中午饭,然后我们一起去了一趟铁窑的花园。去铁窑实际是陪他到曾经被打成右派后下放的地方故地重游。我们在铁窑的乡政府吃了下午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