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唏嘘的闲话(1/4)
连着几天的雨水,虽不大,可是又让烂泥渡的条条弄堂中积了水。
居民早晚出入高峰过了以后,这些老弄堂显得更加颓败起来,就像进入了高龄暮年、寻不到可振奋的工作来做,于百无聊赖中寂寥地消磨着一天天难以充实的光阴。
幸亏,紧邻烂泥渡这一带几条规划中的干线道路建设得愈发热火朝天。各段工地间那股子积极奋进、大力拓展的态势,激励、支撑着经过的人们,不断地去畅想——这片同在上海、只隔了一道黄浦江、却在浦西地区盛势发展下自卑压抑的地区,未来可能拥有怎么蓬勃的气质与力量?
相比上班的中青年心怀期待的兴奋与忙碌,季存租住弄堂中的老人们整个生活是平静少波的,就算经历了些许家庭的争执,心中的情绪也像一滩滩与水系隔离的水洼,被风吹出些许波动后,很快又在无聊的日子里归于寂寂的平静。
咏萍带着儿子秦毅回婆家后的几天,唯一在弄堂里发出兴奋声音的,是一户人家往所购商品房搬迁时,欢庆喜悦的鞭炮声。
看着相伴几十年的老邻居,喜滋滋登上搬场小货车,一脸快乐地离开,杨阿公对季存叹息:“解放前,浦东就不是富裕人家要蹲的地方。几十年过来,像烂泥渡这种地方到处老旧、破破烂烂,要啥没啥,想买点像像样样的东西、舒舒意意地看场戏,面上有光请人吃顿贵的席面,都要跑到浦西去。啥人还愿意长蹲?……要不是有浦东开发的好消息,让大家有了盼头,只怕有点条件的人家都会想办法到浦西去买房子!”
是的,季存在天天等候、乘坐公交出行与往返时,也在乘客们的议论中听说了:在上海商品房政策于1990年出台后,不少浦东家庭特别是烂泥渡的人家,就纷纷拼凑了钱款,尽可能到上海其他经济发达、配套成熟、具备生活环境优势的地区买了房子,拖家带口搬离。
“我是对这处蹲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有感情,现在又有动迁的可能,要不然,我儿子和囡也准备在徐汇区买套商品房,让我迁过去。”目送搬场车开出了弄堂,杨阿公回身,不舍地拍了拍自家会“簌簌”落灰的老房外墙,眼中透着不舍。
季存想起了自家几年前推倒重建的老房,要不是年久难修,父母也是舍不得拿钱出来翻盖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