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麻辣烫(1/3)
既然有了辣椒,开了火锅店,肯定也不能少了麻辣烫。
新店地址选在了包子铺旁边,反正这一条街都是秦老板家的。就是不知道他在府城京城有没有这么多铺子。
麻辣烫需要的青菜量,比火锅店还要多,肉菜主要还是各种丸子。因为这边没有电子秤,称重卖起来不太方便,只能按照成串的来卖,还特意收拾出来一个宅子,雇了人在里面洗菜串串。
素菜 2 个铜板,肉丸子类的 5 个铜板一串,丸子也根据价值的不同,特意做的大小不一。
因为现在每天做的丸子量太大了,顾新诚还专门做了几个手动丸子机,只要把肉馅和调料倒进机器的大漏斗里,一个个圆溜溜的小丸子就被挤出来了。
豆制品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水豆腐豆皮豆腐泡,最近还新增了冻豆腐,有点新奇的口感,可以吸满汤汁,很受火锅店的客人们的欢迎。
麻辣烫的切面也是用手动的面条机做出来的,为了能更好的供应上火锅店和麻辣烫店的使用,还特意开了一个面条作坊,同时还做了不少耐储存的挂面发给了秦老板。
“这个虽然看着一串串的价格并不高,但是怎么感觉没选多少,就要几十个铜板啊。”还是小舅舅看出了麻辣烫的暴利,看着一串也就要几个铜板,实际上,一个不注意多选几串,几十文钱就花出去了。吃一顿的价格比快餐店还高,还不一定有那个吃的饱。
“所以咱们要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是普通的百姓,是那些一个人还想吃火锅的,就很适合来吃麻辣烫。”现代人不是说,麻辣烫是一个人的火锅,火锅是一群人的麻辣烫么。李珊珊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吃麻辣烫,每周去吃的频率,差不多要和炸鸡并列了。
拿着一个大铁盆,在几十种菜中选择自己爱吃的,去称重,再来一瓶冰可乐。等待的过程中,自己调上一个小料。出锅之后,再在上边浇上一大勺浓稠的芝麻酱和麻椒油。
以前她还真以为奶白的汤底都是用牛奶和骨汤熬出来的呢,后来曝光了一堆科技与狠活,老妈就不准她再出去吃麻辣烫了。
来了这么久,李珊珊还没喝上牛奶呢。只能每天晚上烧上大铁锅,用鸡骨架和猪大骨头熬上一大锅汤,小火慢煮一宿,第二天骨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