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照片背后(2/4)
“还严重?那不成他们是抢了博物馆了?”
赵勇惊奇地问道。
又是摇摇头,向北寒轻声地说出了两个字,“盗墓”。
“啥?挖死人坟啊!这他妈的也太缺德了。”
赵勇震惊地说道。
微微一笑,向北寒接着说道:“为了钱他们连人都敢杀,何况是挖坟掘墓呢。”
从照片中的几件儿东西上,向北寒没有发现使用磨损的痕迹,倒是看出来土埋水浸的现象。而且,里面有两件陶器,一个陶制的水囊,一个陶制的酒壶,都是典型的辽金时期陪葬品。
因为陶器的烧制相对简单,由于烧制温度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陶器胎质比较疏松,吸水性强,陶器颜色也较暗淡,并有杂色,成品质地较粗糙。
瓷器出现的年代较晚,因采用的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胎质坚实细密,成品细腻,颜色鲜亮,手感细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鉴于陶器和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美丑差异、耐用差距,在隋唐时期随着制瓷工艺的日渐成熟,瓷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陶器也就逐此满满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陈彬相机里拍的两件东西都是陶器呢?主要是因为花钱少,容易达到目的。
要知道辽金时期属于北方窑系的上京窑、缸口窑、江官屯窑,特别是耀州窑,这些个窑口都能生产精美耐用的日常生活用瓷。所有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里基本没有陶器用品了。
但作为已故亲人的陪葬用品,随墓主入土一些陶器就非常流行。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想陪葬什么就烧造什么,对质地形状没有太严苛的要求。比如那只陶制的陪葬用水囊,只是烧造一个形状而已,生活中根本不能用。是想一下,建立辽金两朝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现在满族祖先)都是马背名族,水囊是他们用牛羊皮缝制而成,方便在马上骑行时喝水或喝酒的用具。如果用陶水囊,先不考虑抗不抗马上的颠簸、易不易碎,单单是那个重量和形状就不适合马上使用。
听了向北寒的讲解,赵勇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你说这些东西死人身边的东西,那不是很晦气吗?有谁能买这种东西啊?不吉利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