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医古双进(2/4)
有二十公分,长的甚至超出了一米。虽然说,采用针灸治病的中医必须要在自己身上试针,否则不允许行医。但那都是指普通针具,而用这样的超大号针具在自己的身上试针,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啊!
向北寒一笑,回答道:“放心吧,郑爷爷!我第一次在自己身上试针,肯定选择没有危险的穴位动手,扎偏了也没事儿,就是疼了点。”
听了这话,郑庭申略微放下了心,他知道向北寒做事相当的稳重。又仔细看了看向北寒的小腿,问道:“你这次试针什么体会?”
“《灵枢·热病篇》中有‘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的记载。就是说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病人,治疗可用大针,之前我也看您施过针。但这本《灵枢针鉴》里虽然也提到需要用莽针治疗,可试针技法却完全不同。上面记录着‘左枯刺右,右枯刺左’,没有任何的医理解释。我非常的迷惑,所以就在自己身上扎了一针。结果发现,施针的右侧没什么太大的反应,相反左侧大腿胳膊却是又麻又热。郑爷爷!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向北寒把自己施针的体会对郑庭申讲了一遍。
郑庭申含笑点点头,说道:“小北!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医生的。这中医是咱们老祖宗数千年来,在治病救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积累。你说它有没有科学依据,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拿中医这经络理论来说吧,它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十二根正经(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还有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这‘左枯刺右,右枯刺左’的医理,就是中医经络学的医理。”
“这么复杂的经络系统,在西医的角度看,却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因为这些经络看不着、摸不到。所以我把中医看做是建立在总结实践基础上的医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干中医的要以身试针,以身试药。这神农尚可尝百草,这数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更要用自己的身体来把中医推向一个更高的山峰。”
“小北!我非常看好你。虽然你的志向是古董,你的目标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