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唐兰亭序(2/4)
究历代大书画家的作品,当然对褚遂良的书法特点也深有印象。
“我可以上手看一下吗?”
觉得这卷东西很有点意思,向北寒想要上手仔细看看,就和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要近距离看。
工作人员也比较专业,马上从小车的下面取出了一只代手电的放大镜,双手递给了向北寒,说道:“先生!您不要用手碰绢面。”
点点头,向北寒结果放大镜后,贴近了绢面仔细看了起来。通过纸张、绢帛的时代特征,判定书画作品的年代主要途径之一。
“单丝绢?难道这是单丝绢?”
首发-:-塔读小说
看到放大镜下排列整齐细密的丝线,向北寒的心里禁不住狂跳着。
要知道这单丝绢只有唐代以前的书画作品才会用到,宋代以后就多用双丝绢了。向北寒在这方面知识的掌握可以算得上是专家级的了,中国在周代晚期的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材料上的。迄今为止唐代以前的实话作品就从没有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这种单丝绢不像是后朝仿织的,在综合墨色、整篇的书法造诣,以及老旧程度判断,不像是后世的高仿作品。难不成真的是唐代的东西?”
向北寒心里不断地做着肯定,也不断地推翻自己的判断。可无论寻找什么样的可以点,最终的信息显示结果都回归到了唐代。
“四哥!这小子好像对那副卷轴很感兴趣啊!已经在哪儿看了半天了。”
小美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向北寒,一方面是看看他究竟要买那件东西,另外一方面,她真的被向北寒硬朗的五官,挺拔身姿所吸引。
听到小美的话,罗奇峰也把关注度重新回到了向北寒的身上,看了一会儿后,说道:“这小子还有点儿眼力,那个轴我是从东南亚的一个藏家手里淘换到的。也请专家鉴定过了,是明晚清早的临本。虽然是临本,但也是出自书法造诣很深名家之手。落的是唐褚遂良的款,整体风貌也有褚遂良八、九分的风采了。虽然不及清同治官窑五彩棒槌瓶亮眼,也算是今天的重头戏了。要是那个不开眼的看走了,花高价买入手,我们也算是抓个冤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