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秀才公(2/5)
好的活,说不去就不去的多可惜。”
“田平家的,长辈说话,你插什么嘴,这是我们于家的事,你一个外姓插什么嘴。”于二叔立刻出来刷存在感。
“当家的,你是你们家的长房长子,除了五叔,就你说了算,你把这个事说清楚了,到底应不应该改名。”
“这个……,我觉得吧二叔说的……”
于亚楠根本不等于田平把话说完,立刻插话,绝对不能让他把话说完,这事家里不同意,她就办不成,现在国家初创,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完善,真要是一级级的找起来,绝对耽误报道时间了。“爹,我插一句嘴,说件事,你们再商量。我弟弟可能不是我们姐妹仨带来的。”
“胡说八道,你以为你进了一趟城,就能骑在我们这是爷爷脖子上拉屎了。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国家说不对,就不对的……”
“老二,听孩子说完,你着什么急。”于五叔直接打断了于二叔的话。“招娣,你接着说,只要你说的有理,你五爷给你做主,我看看哪个敢给我炸刺。”
五叔说话为什么硬气,原因就是他是族长,于家是从淮南一带搬过来的,所以历来都是以小为尊,家里的老小,才是家长,族长,为的就是防止出现,孙子管爷爷的事儿。
“谢谢,五爷爷,我进城的时候,我一个同事笑话我说,我这个名字只能带来妹妹,带不来弟弟,娣这个字就是妹妹的意思。”
啪!“胡说八道,我活了六十多年了,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说法,招娣,你进了一趟城,学坏了,造谣都不带变脸的。”于六爷直接拍案而起。
“六太爷,你可以去问问咱们村的秀才公,他早年可是中过秀才的,要不是大清没了,人家说不定能中个进士呢,你听说的都是咱老百姓说的,人家秀才公学的可都是圣人之言,那都是孔圣人教的。”
这个所谓的秀才公,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秀才,那个时候整个官场抵制科举之风盛行,一些有识之士响应张志洞,袁式凯的号召,抵制科举,根本不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录取人数,又关系到知县知府学政的政绩,所以秀才这个功名变得非常好拿,于各庄这个秀才就是这么来的,京城相应的人最多,所以录取标准也下降的最狠,基本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