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自行车(1/5)
常振兴看了看,下面的人,然后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事就定下来了,我代表大家对咱们大院新来的四位女同志表示感谢,人家以后有什么麻烦事,劈个柴火,运个煤球什么的,大家也都搭把手,晚上上完课,咱们再讨论一下,这个厕所修在哪里的问题。行了,该吃饭吃饭,该上班上班,散会。”
开会之前都骂,开完了会都夸,毕竟是赵鑫等人出的钱,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夸也主要是夸赵鑫几个,但是不可避免的对常振兴的印象更好了。由于大批的土不用往外运了,所以雷师傅,直接安排了几个人去拉水泥了,现在环境污染这种东西不能说完全不考虑吧,但是优先级也绝对在十名开外,水泥厂就建在市区边缘,放到后世都能算是核心区。大致算了一下需要多少水泥和砖,几个暂时还没工作的半大小子也不去干临时工了,自己找地方借了板车,或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集体出去拉沙子了,现在的沙子真的跟不要钱似的,都是郊区的农民自己农闲断流的时候从河里挖出来的,一板车也不过三千块钱。
然后一群大妈开始聚在一起开始讨论这个厕所建在哪的问题,其实整个大院适合建厕所的地方只有两个,分别是中院和后院的西屋南边,这和京城目前的卫生条例有关系。
进城后大量的拆除院子里面的厕所,大规模兴建公厕,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住房紧张,其实这纯粹是瞎扯。家庭厕所大规模拆除的原因和住房没有任何关系,主要就是两个原因,卫生和粪便收集。家庭厕所对这两个非常不友好,而且很多老院子和大杂院根本没有厕所。旧社会都是用恭桶,然后有专人穿大街越小巷的拉着粪车收集粪便,赚个钱。
后来为了卫生和粪便统一处理,禁止院子里里面出现粪坑,所以才统一建的公厕,符合条件的家庭厕所实际上并没有拆除。现在大家有了新办法,院子外面留粪坑,院子里面只有一个斜面,平时用板子盖住,这样就符合卫生规定了,但是所有的大院也都面临同一个问题,谁出钱。没人出钱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大院集资,也很难公平的解决,主要是没有人组织,毕竟大院自治试点也是刚刚开始吗。
赵鑫看着大家对厕所的安装位置讨论的火热,也没去掺和,今天她们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种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