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农田纠纷(1/5)
而且,即便是现在去哪都需要介绍信的时代,各地也会给麦客开辟绿色通道,甚至公社化之后,这些人仍然在每年的麦收时间活跃在小麦种植区。而这些麦客由于流动极大,往来方便,所以他们经常会随身携带一些商品,到各地交易,而且他们流动规模大,又没有规律,所以从麦客手里买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不好拿出来的东西的好办法,可惜非常有时间局限性,否则于亚楠就不会现在就把麦子运回来了。
“大姐,爹和娘还有二姐,现在都在北大田盯着呢?”
“在那里盯着什么?都快收麦子了,不在家里好好歇着,盯什么,麦子还能自己张腿跑了不成。”
“麦子倒不会自己跑,但是会有人给咱们割了。”
“凭啥,硬抢,那可是咱们家的东西。”
“大姐,你把户口迁到城里之后,村里就把你的地给了,于家岭家了,他们家今年刚添了一个小孩儿,正好分地。”现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以后的重新分地之后的政策几乎一模一样,或者说,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的分地,其实就是恢复的现在的政策。怎么呢,于各庄一共是435口人,是个小村子,两千多亩地,平均一个人四亩半。于亚楠的户口转走了,或者有人死了,她们的地理论上就要拿出来分给村里没有地的人,但是如果大家都有地,那么于亚楠家就还可以种着。同样,你家添丁娶媳妇,但是村里没有自由地,那就只能要么忍着,要么开荒。
所以于亚楠的地给了于家岭家合情合理,但是就算是把地给你了,地里的庄稼可是我的,和你有什么关系。“老三,地给他们家了,等我们收了麦子,不就是他家的吗,他们现在还要抢到我们马上就要成熟的麦子不成。村里族里都不管?”
“可不是嘛,他们就是明抢,而且你上次改名迁户口可是暗地里把村长和几个族老都得罪了,尤其是二爷爷和六太爷,他们都说,你户口迁走的那一天,你的地就不是咱们家的了,虽然按理说,地里的麦子还是咱们家的,但是二爷爷说了,于家岭媳妇不是个东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咱们家也不缺吃的,没必要争竞这点东西。”
“嚯,咱们这位二爷爷可真大方,四亩半的麦子,咱家可就靠着这点麦子改善一下伙食,换点钱呢,一亩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