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数学部的考试(1/3)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次攻城。
大国外交,不外如是。
动用可动用的一切资源手段,获得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从某些角度来讲,和叶知寒的末端军功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华夏的核武器确实还没有能力马上搓出来,这是事实。
但有了理论的支撑,到彻底完成,只是时间问题。
核武器短时间无法威胁丑国本土不假,但就近搬到西伯利亚去,却是丝毫不难。
苏联不愿陷入百济战场不假,但用核武器理论数据来胁迫苏联的核庇护,足够了。
会议陆陆续续结束之后,叶知寒身上便挑起了三个重任。
其一是根据测试的实验数据,对返程无人机进行改进设计,一部分用于战场组建定点矩阵打击,一部分用来物资供应。
等到完成纸飞机项目的最后一步,就可以交由中科院进行批量生产,运往前线。
其二是根据末端工业体系,进行新的战争机器的研制。
其三是核武器的完整理论设计。
至于核武器的临界质量推算数据,子任同志自留来了一份。
这是当下跟沙苏谈判的重要筹码。
……
从会堂走出之后,叶知寒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目标。
刚重生时的无所适从和手忙脚乱,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
“知寒,这段时间你恐怕要辛苦好多了,”刘志民快步走了上来,道:“眼下的这个阶段,中科院以五院的研究部为主,如果有哪些需要帮助的地方,你及时和我说。”
刘志民看向刘龙辉校长:“龙辉同志,等回到京师大学了我建议你给五院装上一个电话,这样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联系。”
“这是肯定的。”刘龙辉点头道。
“还有就是纸飞机项目尽快完善,我回到中科院就开始陆续联系各大钢厂和机械重工,争取尽快开始批量生产。”
三人从会堂一路向故宫外走去,一辆熟悉的轿车,停在故宫之内,一时间吸引起了叶知寒的注意力。
因为他坐过这辆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