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当年的约定(1/3)
这是自从百济战争爆发以来,最能让钱月林和郭怀义感到轻松的一句告慰。
“希望如此,”钱月林叹了口气,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我也相信,华夏一定会苦尽甘来的。”
郭怀义倒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问道:“按照布劳恩教授您的意思,一个人的潜力,很有可能会受环境影响?”
“我否认这个结论,”布劳恩又指了指自己的大脑,道:“不是环境,是思维。”
“当时德意志压抑、屈辱的环境,并不是单纯的正向作用,因为《凡尔赛和约》的影响,许多人因此成为了酒鬼、怨念深重的流浪汉,甚至产生了许多反社会人格的暴力分子。”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让人类突破潜力阈值的,是思维。”
“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或许让个体的思维进行了某种奇怪的化学反应。”布劳恩挑眉笑道:“又或者是物理反应?总之,这是我认为的根本原因。”
“集体潜意识?”郭怀义问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总之我认为,当所有人的思维汇合在一起,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推力,而每一个融于其中的个体,都会被这个推力裹挟,不断的向前。”
……
到了东京大学之后,布劳恩就和两人告别。
几名学生,将他们分别带到了各自的住所。
钱月林刚刚放下行李,一道敲门声就传了进来。
“月林,是我,怀义。”
“你来了就不用敲门了。”钱月林随口说道。
郭怀义推门走进屋子,道:“月林,我认为布劳恩教授说的这个事情以后我们可以研究一下。”
“民族凝聚力?”钱月林笑道:“现在之华夏,有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如果真的像布劳恩教授所说的那样,我相信华夏一定会快速崛起。”
郭怀义从怀中取出一个笔记本,简单记录了一下:“等回国之后,我会想办法去研究一下。”
“你一个气动力学专家,去研究这个,太不务正业了啊,”钱月林笑道:“如果回国你真的研究这个,我可是一定要劝阻的。”
“当然是完成建设之后再去研究,”郭怀义道:“至少把我自己的所有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