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他们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盖个楼(2/3)
做法,我不光会回报您,还会回报村里的。”
“你给的二十两银子,的确是雪中送炭,不过眼下最要紧是过冬这一关。”邹里老喝了一口茶,语气骤然沉重起来,“青龙湾周围都是山地,平时村里饮水就靠山上留下来的泉水,一到冬日,山上泉水结冰,村里的用水量便越会紧张。”
“本来冬日青龙湾会到邻村一口古井里打水,后来因为一点小事,两村闹翻了,他们便阻止村民去挑水。再说,青龙湾的土地也不好,出的粮食也少,除去缴纳的粮食,一年到头来,挨家挨户能分到的粮食还不足两担。”
古代的农家,平均家里都有四五张嘴。
一年下来,不到两百斤的粮食,哪里够吃。
况且,古代的农民,对天灾的抵抗能力都很低,如果灾难来临需要官府赈济或向地主借贷以度过灾荒,还要在平年服徭役,兴修水利等其他工程,根本没有时间来赚钱养家。
更不要说,战争时期,家中壮劳力,都要被拉去当士兵。
能不能赚到钱是一回事, 不把小命丢了就不错了。
“所以,这个私塾更要开办起来,伸手跟人要东西,总要拿出点人家感兴趣的东西才是。”邹里老这人的确不错,但在没对他彻底了解前,舒棠宁也不能将所有的底牌都亮出来,当然最重要,上次为了给安公子治病,她花了好多钱,余额不多,实在不敢大手大脚往外拿。
还是先用自己的本事,从这个时空赚到钱。
这样拿出来,也不用找万般借口。
“你的话,我会放在心上的,既然如此,你们就搬过去吧,你出钱修葺私塾这事 ,我也会在旌善亭张贴出来的,不会对你的贡献视而不见。”
白云乡有两大亭:“申明亭”和“旌善亭”。
申明亭中,官府会定期张贴朝廷公文,公布本地罪犯或者犯错人员的名单,同时也推举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中主持调解当地的小纠纷。
在旌善亭中,官府会定期在这里张贴榜文,公布本地的孝子贤孙、贞女节妇之事,进而达到教化乡民的目的。
“里老,我再最后问一句,您为什么要让我们搬到私塾去呢?”跟邹里老聊上几句,舒棠宁觉得自己真把他想坏 ,实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