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严嵩调羹之论(3/4)
给阁老,给百姓一个交代!”
他的语气至诚至恳,黑瘦疲倦的脸上露出一丝决绝,满脸的皱纹让他看起来如同一个乡下老农。
“行了行了,浙江又不是地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金粉世界,老爷子把你放在那儿,还说这样的话!在我严家把那一套收起来!”严世蕃没好气地说,坐在身旁的圈椅上摆弄起香炉。
鄢懋卿、赵文华等人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
胡宗宪这个人很有些不识时务,也不知道阁老哪里看中了他,对他如此抬举信任。
“东楼(严世蕃的号)儿啊,不要这样说!”
高坐的严嵩站了起来。
下面的人慌忙弯腰聆听训诲,就算是严世蕃也赶忙放下手中的玩意儿站起来。
“各人的差事不一样,各人的秉性也有所不同,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如同各式各样的食材,调羹之人把你们调和好了,味道才能鲜美,宾客才能喜欢!如今,我是这调羹的厨子,皇上是饕餮的食客!怎么让他老人家满意?”
严嵩借食材比喻臣子,众人都潜心聆听,不敢造次。
借做菜比喻政治,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历史上有很多厨子宰相,最有名的就是商朝伊尹。
伊尹做的汤羹,武王觉得很好吃,问其中缘由,答曰,五味调和之故。
治大国如烹小鲜。
后世也因此把宰相称为“调羹之臣”。
“无非是把各种食材的特点都发挥出来而已。为政之要,在于得人,人才各安其位,我大明朝才能如日中天!人皆有长短,取彼之长,弃彼之短,朽木枯石也可入药,破铜烂铁也能成钢。譬如伯翔(仇鸾的字),武人世家,一代悍将,要用你的霸气抵抗鞑靼,守住边关。景卿(鄢懋卿的字)善于机变,有经济之才,又有好几次盐务、漕运、粮储差事的历练,让你总制盐务,必然能给国库多增银子。而汝钦(胡宗宪的字),大事上把得住,小事上肯琢磨,能攻善守,把你放在浙江,我是给予厚望啊,光步步留心还不够!依老夫看,怕这天下总督巡抚里,担子最重的怕就是你了!”
众人大惊,一是阁老竟对胡宗宪如此看重,评价还在仇鸾和鄢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