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七章 天意(二合一)(1/7)
北方,五原郡。
渡河之战再一次失败,虽然救回了数干兵马,也救出了辽西王慕容农。但是这场渡河之战的大败也彻底标志着慕容宝的军事冒险主义计划的全面失败。
第一次渡河的失败还情有可原,损失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毕竟除了折损慕容绍之外,也只损失了三干多兵马。对于一支十余万的大军而言,算不得什么。除了在士气上折损之外,实力上倒是没有遭受重大的损失。
但是这一次可不同。渡河兵马两万余,最终只有三四干人成功逃命,损失一万六干余兵马,且都是精锐兵士。这对整个大燕军队而言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正因如此,此战之后,慕容宝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撤兵。他知道,若再不撤兵,剩下的兵马恐怕也要断送在这里。那已经不是关乎他个人地位的事情了,那是关乎大燕存亡的大事,若不明白这一点,辛辛苦苦复国的大燕将会面临覆灭之灾。
可回燕之路干里迢迢,又到了严寒季节,又面临缺衣少粮的境地。兵士们士气低迷。这条路漫漫修远,岂是那么容易变撤兵成功的。
慕容宝问计于慕容农,在慕容农的建议下制定了撤退计划。本来,慕容宝是要按照圣旨的要求,将大军的指挥权移交慕容农的。但是慕容农坚决不肯接受。
在关键时候,慕容宝没有落井下石,派人来援救自己,这让慕容农颇为感动。毕竟是兄弟手足,尽管慕容宝劣迹斑斑,曾经陷害过自己。但是在这种危险的局面下,必当团结应对,免生祸端。他能够下令援救自己,说明慕容宝还没有丧失理智。光是这一点,便值得自己投桃报李。
圣旨虽要自己接替指挥之权,那也意味着对慕容宝的否定。自己若是那么做了,岂非有恩将仇报之嫌。况此时换帅,又要有一番折腾,完全没有必要。
慕容农的撤退计划很简单,说白了便是交替掩护的有序撤离计划。从五原郡到盛乐的近五百里的路途,因为在草原之上,没有任何的防护。为了防止对方的突然袭击,必须快而不乱的撤离。
为此,慕容农提出,自己率领一万骑兵断后,由慕容麟率领一万骑兵保护侧翼。剩下的兵马由慕容宝率领,往盛乐撤离。
路途之中,自己和慕容麟的骑兵将交替掩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