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路茫茫(4/5)
俩表示一下谢意,哪知程老大摆摆手,拒绝了,他还到床舱里给赵向军拿了几块烤红薯,说:“船上没准备其他吃的,这几块红薯你先拿走,你逃难路上更要用钱,这一路过去很远,你得采购一些干粮带身边,更需要用钱,我只是顺带一下你而已,这就不要客气了。”
赵向军内心感恩程老大的帮助和指点,知道此刻也不是报答恩情的时候,于是,他向程老大父子鞠了一躬,转上跨上二八大杠自行车,慢慢的向南骑去。
从安定县到广州有1000多公里,而且一路群山连绵,赵向军一直骑了10多天,终于到了广州市管辖的宝安县,这里是前往香港最近的通道。可是,由于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大陆群众前往香港,这简直是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所以,宝安县政府就动用了一些民兵的力量,在边境线上巡逻,一旦抓到偷渡香港的,一律遣回原籍严格改造,但这仍挡不住因贫穷、饥饿而继续踏上偷渡之路的人们。
赵向军到了宝安以后,趁着夜色,偷偷到周边查看了一下情况。虽然已经入夜,路上仍有三三两两的人在东张西望地走着,赵向军估摸着这些人也和自己一样,要投奔资本主义花花世界。于是,他悄悄地拉住一个年轻人,问他逃港走那条路好走,那个年轻人说:“听你口音,你是外地来的吧?别急,先跟着我看看,待会再说。”
转了一圈回来,年轻人和赵向军离开边境线以后,聊了起来。
这个年轻人姓徐,叫徐海啸,20来岁的样子,是宝安本地西坑村人,前几年村里几个年轻人逃到香港没几个月,就陆续给他爹妈汇钱来,还邮寄了一些好吃的食品和糖果。今年,他在家里实在吃不饱饭,为了缓解饥饿,他曾经吃过蕉渣、禾杆、木瓜皮和番薯藤,于是也想碰运气,跑到香港,投奔自己村里在香港的老乡。
由于两人目标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想法就容易沟通。两人互通姓名后,徐海啸告诉赵向军,到香港三条路线,可以走路、泅渡和坐船。由于民兵的巡逻封锁,走过罗湖桥到香港已经绝无可能。坐船的话需要几十块的摆渡费,而且很不保险,由于目标太大,容易被边防部队在海上拦截。他觉得最好是泅渡,从蛇口鱼二大队红树林一带下水出发,顺利的话,将近两个来小时就可以游到香港新界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