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政策羁绊(3/6)
,他在扎堆开厂,今后厂里的原材料采购、员工招收等等就会相对方便些。然后,他就向圩江区工商局下属的郭山工商所递交了申报《营业执照》的材料,过了几天,“郭山立新皮鞋加工场”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就批了下来。莫立新很快就招兵买马,几天后的一个上午,随着一阵百子炮仗在宅前巷响过,这家规模有50人左右的小厂就正式开张了。
莫立新从厂子开工那天起,他就住在厂里,他现在是激情万丈,下决心把这个自己倾注了很多心血的厂子办好,既是因为赵向军叔叔对他信任的回报,也是争取为自己在事业上闯出新路的。别看一双小小的皮鞋,其生产加工却是工序繁多,原材料也是需要很多品种,莫立新就踩着自行车经常往衙前街跑,因为这里是鞋材的配料基地,一个几分钱的配件,他也是货比三家,因为,他明白自己办厂和国营企业竞争的优势就是成本控制和质量管控。在质量管控上,莫立新也毫不含糊,他专门请红卫皮鞋厂的一位师兄弟编写了皮鞋生产具体工序流程,然后他确定一名责任心强,不怕得罪人的员工担任质检员,授权他可以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抽查,最后的出厂的皮鞋必须经这位质检员审核签字后,方可出厂。
经过十多天的赶工,莫立新厂子的第一批皮鞋要出厂了,可是,他碰到一个大难题,因为,他们的厂子无法为这批皮鞋开具发票,也就意味着这批皮鞋无法出厂进入运输销售环节。心急如焚的莫立新跑到旁边的新国皮鞋加工场,找到了老板刘新国,他递了上了一支牡丹烟,满脸堆笑地问道:“新国叔叔,我开鞋厂是个新手,我有个问题要向您请教,您说我们这皮鞋没有发票,怎么出厂呢?”
刘新国40来岁,原来也是国营跃州胜利皮鞋厂的一名技术员,他觉得在国营厂拿几块清水工资没意思,看看国家政策宽松了,就自己出来办了个小皮鞋工场,虽然这一年多以来起早摸黑很辛苦,但感到自己钱包很快就鼓了起来,也就越干越有劲了。刘新国见莫立新这么问他,也就很客气地指点道:“我的货现在出去基本是分批次偷偷托运,被查到,我们就补缴一笔比较高的税款,如果没查到,那我们就可以烧高香了。按照我的经验,如果我们把皮鞋在货车上藏得好,我们被查到的可能性不会大,即使我们运气再差,三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