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觊觎已久(5/6)
肯定会越来越多。
董少波听了赵向军的叙述,叹了口气,说:“哎,我们常常说要大抓效能建设,什么治乱用重典,谁坏了规矩就砸谁的饭碗,可是抓来抓去,就只处理了几个小虾米,这个跃州的投资环境好转不多啊。现在各个部门都强调严格执法,执法是没错,可是执法手段的运用、执法对象的选择等等随意性很大,他们现在整你,可是说是合法性伤害,你被狠狠地打了闷棍,却还让你投诉无门。”
董少波看着赵向军,停顿了一会,接着说:“向军,我今年60了,本来今年要退休,可是因为这个政协主席是正厅岗位,所以,可以干到63岁,但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说话的力度可能不够,不过,你这件事于公于私,我还要向张爱武市长了解一下情况,毕竟她现在分管城建工作,如果投资环境不好,她脸上也不好看啊。向军,你对我工作的支持我都记在心上,陪着我到了一趟四川,你就要拿1000万建希望小学,这年头,你这样的好人真的很难找。”
赵向军听着董少波这么说,心中顿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自从他回到跃州投资后,董少波总是尽量协调政府部门为他做好服务,上次碰到政府拖欠工程款的事,也是董少波一个电话,张爱武给批了3000万。赵向军内心感恩董少波对他的支持,但他从来没有向董少波输送过经济利益,他始终觉得官商之间在经济上还是保持清白,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
早年赵向军在香港读过胡雪岩的传记,胡雪岩攀上左宗棠的关系后,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结果他和左宗棠不清不白的经济关系,成了政敌攻击左宗棠的软肋,可是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胡雪岩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而破产。这个案例影响着赵向军和政府官员相处之道,他和政府官员的关系基本停留在吃饭喝酒唱歌层面,或者在节日的时候给他们送几束鲜花、海鲜土特产什么的,他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因为给官员送钱而成为协助调查对象,那样的话,对一个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但赵向军对政府呼吁企业家搞慈善活动的倡议,他却出手大方,一方面是他心存善念,另一方面,他觉得要回报政府官员对他的支持,他在四川捐建希望小学的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赵向军因为感恩董少波之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