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时来运转(3/6)
当戴利仁到了里林村,这里已是面目全非,原来的稻田里现在都密密麻麻地搭建了棚屋。这是这几年圩江的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圩江的城区和农村,造成了圩江各个地方房租大涨,农民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在自己的承包田里搭建了违法建筑用于出租。
虽然,执法部门出动人员进行制止和拆除,但怎挡得住农民疯狂想致富的欲望,执法部门拆了,回头农民又建了,执法部门又拆,农民再建,反反复复,来来往往,农田里的违建越建越多,终于,这些违建慢慢地成为了历史违建,执法部门一般情况下再也不来拆除了,于是,这些棚屋里都住满了外来的务工者。
戴利仁在被棚屋包围的小路上绕来绕去,终于找到了孙大师的家,可是,只见这里也已住进了外来务工人员,院子里晒满了衣物。戴利仁问了好几个人,终于在一间楼房里找到了孙大师的一个侄子,因为好多年前戴利仁曾经碰到过他,有点面熟。孙大师的侄子告诉他,孙大师五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还说:“我叔死前把有包东西交给我,说你以后可能会过来,让我把东西转交给你。”
说罢,孙大师的侄子到屋里取出了一个旧布包,交给了戴利仁。戴利仁道了谢,回家打开布包一看,只见里面是竹签和签文,正是孙大师生前常用之物,里面还有一张发黄的白纸,上面写着“人事多变幻,祸福都寻常。岁月匆匆过,诸事顺自然。”二十个字。
戴利仁反复读了几次,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和赵向军为了争个高低,虽然曾经风光过一阵子,但后来他就因为政治路线问题,被管制劳动,然后又下岗,祸不单行的是,妻子黄佳丽老师又坠入窨井致颅脑重创。事业的挫折,家庭的变故,让他饱尝了生活的艰难和人情的冷暖。
幸亏这几年戴大光创业成功,他们的家庭才慢慢走出困境。在生活困顿的这段时间里,戴利仁也曾数次到孙大师这里摇签解签,寻求心理的慰籍,才让他看到人生还有希望的光芒,从而振作精神,心无旁骛的研学医术,现在终有小成,本来这次过来想告诉一下孙大师,怎奈两人已是阴阳相隔,他心中不禁嗟叹不已。戴利仁想到孙大师既然叫他顺应自然,那么自己医术有成,报效社会也是自然之举,于是,他就拿了自己名字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